【記者看書】海藍評《世界中心的貧民窟:香港重慶大廈》

香港重慶大廈經常名揚海外,由外國旅遊節目《Lonely Planet》推介,到王家衛拍成電影《重慶森林》,它幾成為香港地標之一。中文大學教授麥高登(Gordon Mathews)用四年時間,親歷其境研究,發現重慶大廈不只是各色種族出沒之地,原來這幢大廈發揮神奇作用,它除推動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外,亦扮演“全球文化超巿”的角色。(海藍)

0:00 / 0:00
記者看書:《世界中心的貧民窟:香港重慶大廈》
記者看書:《世界中心的貧民窟:香港重慶大廈》

香港人時常經過尖沙咀的重慶大廈,錯覺認為它屬於印巴及非洲人的地方,內裡充滿廉價賓館,並且是龍蛇混集的犯罪温床,除了低消費遊客外,甚少本地人進入。自從中大人類學教授麥高登在2011年出版《世界中心的貧民窟:香港重慶大廈》一書,令外界知道這幢大廈是"低端經濟全球化中心"(low-end globalization),非洲有兩成廉價手機來自重慶大廈,不少發展中國家的人在此實現"中產夢"。

從2006年至2009年之間,麥高登每週一至兩晚住在重慶大廈,親自記録並了解內裡的商人、店主、政治庇難者、臨時工,以至妓女的生活。這裡有南亞裔印巴人、非洲人及少數華裔商人等,他們通過這幢大廈進行貿易,非洲批發商一般在此購買來自中國的山寨版手機,然後運回國售賣,從中取利,而南亞裔人及華裔商人提供電子貨品為主。此外,重慶大廈亦是「第三世界國家成功人士俱樂部」,它不一定令他們致富,郤能提升社會階梯,西非很多人買不起1300美元的機票,能夠到香港經商,可以說是身份的象徵。

麥高登教授發現該大廈內有120多個國家的人,他與非洲店主成為朋友。(海藍拍攝)
麥高登教授發現該大廈內有120多個國家的人,他與非洲店主成為朋友。(海藍拍攝)


"就算不提香港,重慶大廈的所有商人多多少少在他們祖國還算富裕。這一點在重慶大廈背景下很容易被忽略,人們常常見到非洲人在吃住上討價還價,儘管重慶大廈已經很廉價,但是它在這些發展中世界遊客眼中仍然代表了發達世界的水平。這些年輕商人代表了他們袓國的上流階級,他們付得起飛來香港的機票錢,這令他們許多同胞夢不可及。"

據麥高登統計所得,重慶大廈有129個不同國籍人士,種族之間的問題是最大特色之一。他在書中提到,這裡的人際關係不算融洽,有曾發生戰爭的種族,好像印度及巴基斯坦,也有信仰衝突的人,如穆斯林與基督徒、印度教徒和錫克教徒等,但重慶大廈主要為賺錢,他們比較和氣。另外,貧富差距的衝突也沒有,臨時工或政治避難者賺取較低的工資,他們被剥削但沒有怪罪剥削者,他們只是儘力讓自己提升。他在書中指出,"重慶大廈與香港其他地方,中國大陸、或其他資本主義地區並無兩樣,它也表現出巨大的貧富差距。不過,重慶大廈有一些可見的不同之處,不同於露聲色的企業剥削,重慶大廈中剥削者與被剥削的人認得彼此的臉龐,受剥削的人不尋求反抗,而是向剥削者看齊。"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麥高登(Gordon Mathews)用四年時間研究香港“低端經濟全球化中心” --重慶大廈。(海藍拍攝)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麥高登(Gordon Mathews)用四年時間研究香港“低端經濟全球化中心” --重慶大廈。(海藍拍攝)


各色人種在重慶大廈內,彷如世界公民,在離鄉別井的一幢大廈內,經營自己另一種人生。麥高登把這一群擁有永久香港居民資格的南亞人,或永不能回國的非洲政治避難者,形容為"不得已的世界主義"者,其實他們是飄泊無家的人。在這幢代表地球村的大廈內,他們從食物到宗教習俗,活出"全球文化超巿",每個人選擇自己的文化方式,在重慶森林內活出自己的人生。

"大廈中更多的南亞人,多多少少認為自己只是暫時住在香港,儘管他們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因為他們覺得香港是個華人地區,所以不是他們的家,他們的夢想也許不是回到南亞國家,而是移民到一個新的國家。這也許是一種不得已的世界主義,這些人也許感覺自己是世界公民,但那是出於苦澀的文化需要,而非世界主義的選擇。"

重慶大廈建於六十年代,不少香港人都認識它,看完這本書才知道重慶大廈不是三反五反之地,它有系統運作而且受到法律約束。大廈內販賣仿冒商品或僱用非法勞工或逾期居港人士,一旦揭發會受到嚴懲。不過,香港政府奉行新自由主義,他們偶爾會被起訴,但麥高登認為,這些人在香港相對安全,當局會有少許容忍,對多樣化人口比較寬容,重視商業令重慶大廈發揮正面影響力。

麥高登出版這本書後,每週仍替非洲政治難民補習英文,重慶大廈內裡的人不少已成為朋友。麥高登指,他在寫書的研究階段,香港人對這裡有點害怕,現在仍有不少這樣的情況,但多了中學生及大學生來這裡了解,除了這本書令他們改觀外,主要因為不少香港人不喜歡大陸人,他們漸覺重慶大廈是個好地方,確實多了香港人來此吃飯或購物,這是一個轉變。

香港向來稱自己為國際城巿,但其實不然,麥高登直接指出,香港最大群外國人是外來家庭傭工,這個城巿郤沒有太看重他們,現在中環的白人沒那麼多,你所看見的國際化景像都在尖沙咀,尤其在重慶大廈,這裡幾乎有來自全世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