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要介紹這本好書的作者,就是親自逃亡離開朝鮮的姜赫,書名為《這就是天堂!我的北韓(朝鮮)童年》。出版社是台灣的衛城出版社。
用一個極富譏諷意味的名詞來形容朝鮮,明顯道出作者相反的經歷。但是,如何是「天堂」,便要返回1986年在朝鮮穩郡裏一條村落出生的姜赫開始。
姜赫以最簡單的直敘手法道出朝鮮裏的點滴,以便讀者更能以第一身單位感受其中。朝鮮是一個怎樣的「天堂」,作者一開始便把自己的家跟朝鮮的領袖拉上關係。原來他的家掛有金日成及金正日的肖像,並置於客廳正中,這些肖像兼位置,身為一家之主的姜父卻無話事權,只能聽命;此外,一家上下更要叫金日成為「可敬的同志國家主席偉大領袖金日成」,或「偉大的領袖同志」。直至1994兒子金正日繼位後,呼喊的形容詞便由「敬愛的領袖金正日」,成為「偉大的領袖金正日」。
再往公眾地方看,車站或市中心的金日成公園,同樣都掛有一幅巨大的金日成的畫像,目的簡單,就是讓眾市民敬拜他,即使他住過的旅館,他睡過的床,更被列為禁地。
至於,朝鮮一直令人感到神秘莫測,其實,看罷此書,你會感到所言非虛。作者所住的城裡有一條街道,但是,這條路沒有名字,書裏這樣給予解釋﹕「給地理位置命名便有可能讓潛伏的敵對侵略者得到情報,這些敵人就是「高鼻子的美帝」和「南朝鮮傀儡」」。
至於,聯合國曾高度關注朝鮮的糧食短缺問題,早在上世紀九零年代初已浮現。金日成1994年去世前不久,糧食短缺的問題已浮現,中央由2個月配給一周的食糧,漸漸改為2個月拿3天的食物,期後只有2天的食物量,到最後更是空空如也。
作者指,1997年前後,朝鮮的嚴重饑荒餓死了幾百萬人,導致民不聊生。作者指當時飢腸轆轆之下,蚱蜢、蜻蜓甚至樹皮等都會成為充飢物,會自然的往嘴裏送。可是,即使這樣也難阻擋人的死亡,街上因而出現眾多「燕子」即是乞丐的孤兒。
曾到韓國訪問逃離朝鮮的「脫北者」的台灣成大政治系學生楊虔豪便分享了一個賣手臂的故事。
「在黑市裏販賣的肉是小孩的肉,手臂斬下來弄成肉,然後拿到黑市裏販賣。當時飢荒,很多小孩的父母都餓死,造成很多小孩流浪街頭,不法的商人就誘殺了一些小孩,把他們殺了弄成肉,放在市場販賣。」
他指,有「脫北者」承認北韓確曾出現人食人,那是因為海外國家救濟他們的食糧很多時都落入軍方手裏,一般老百姓根本難以獲得。可是,現在這些問題相對減少,不是因為政府施政改善,而是有些朝鮮人把配給而得的東西會與別人買賣貿易,因而餓死的機會已較過去少很多。
不過,死刑仍舊輕易在朝鮮發生。書裏這樣紀錄,在饑荒最嚴重時,金正日槍斃了當時負責農業的書記徐寬熙等18名官員,因此,當時只有13歲的姜赫便與父母為保生命,逃離朝鮮,成為脫北者,游過零下12度的圖們江逃至中國,為避中國公安的追捕,隱姓埋名4年,之後再輾轉逃至越南、寮國、柬埔寨和泰國,終於在2002年抵達南韓接受庇護。
跟姜赫一樣成功逃離朝鮮轉至中國東北三省的個案,現時約有三十萬人,但是,他們都是活在「黑暗」中,從事人口販賣等工作,因為中國公安一旦發現他們偷渡的身份,中國政府會把他們遣返,朝鮮政府則會進行審問,有人會被拘留二、三個月,但是,有人可能會命送黃泉。
「你逃到中國時,接洽的人有跟基督教、東正教的人接觸,又或南韓的人接觸、交談,遣返朝鮮後會被送到政治教導所,甚至在北韓的家人都受牽連,一起送到政治犯獄所,又或判死刑。」
他認為中國政府在朝鮮的人權問題,甚至六方會談問題上,其實可以做得更多,可是,中國政府礙於外交關係因而一直採取不積極的態度處理。無奈,他見到韓國政府也沒有相對措施,協助「脫北者」溶入社群。究竟朝鮮何時可真正成為「天堂」,相信仍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