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耀明書評:庶民歷史實錄-介紹吳昊《香江騎呢錄》

表面看,這是一本奇趣錄。由封面設計到內容組合,《香江騎呢錄》屬於另類之作。所謂「騎呢」,按照出版人彭志銘的考究,是指騎在籬笆上的蛤虫另 ,樣貌醜怪,又愛騎在籬笆上面,形狀怪誕,舉止奇特。因此,但凡古靈精怪、有違常規之事,均可指為騎呢。

0:00 / 0:00


書中講述的奇人怪事,都是難得一見的荒誕事情。例如上世紀五十年代有男子扮成女傭打住家工,後來更嫁給一名男子,結果身份揭露,被控欺詐,法庭判他入獄六星期。書中又記載:十九世紀曾經有過百名歹徒合力打劫銀行、美國領事不滿香港法庭審訊美國船主而當街搶走犯人並加以保護、犯人在法庭借牙痛而逃去無蹤跟、渡海小輪擄劫案、主張赤身露體回歸自然的天體運動在香港的興起等等奇情事件。

除了乖異行徑,作者吳昊亦擅長從個別現象捕捉社會走勢。例如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報章雜誌廣告推銷胸圍、義臂、假肚,看到社會對女性身裁審美觀念的轉變。又例如從六十多年前眾多選美活動之中,了解到當年一些專家為美女定下「九大條件」,如三白(皮膚白、牙齒白、兩手白)、三黑(眼珠黑、睫毛黑、頭髮黑)、三愛(說話可愛、歌舞可愛、態度可愛)等等,都是言之鑿鑿,作者更借古諷今,指現今之選美「求其兼是但」,沒有標準可言,評判團只憑印象打分。

整本書充滿令人注目的奇人異事,可謂光怪陸離,目不暇給。但作者隻字不提為何要寫這些耐人尋味的掌故傳聞,讓讀者有其想像空間。這些故事,除了如彭志銘所言,有趣過癮,「供人作消閒吹水」之用,其實處處以庶民的觀點,論述歷史,亦即從平民的角度,觀察社會,留心時事。

例如書中詳細記述一九七一年七月七日在維園舉行的保釣示威行動,便是以平民的眼光,留意到學生運動的歷史脈絡和行動佈署,亦由於站在平民的一邊,令大家清楚看到,當年殖民地警隊對示威學生的過激反應,由禁制示威到動手打人,甚至連到場採訪的記者亦絕不手軟,棍棒無情。充分表現出警權泛濫,殖民政府的殘忍、可怕。

雖然這本書不是要論說什麼大道理,但從小故事之中,卻不難看到大時代的痕迹。例如五四運動以至省港澳大罷工,都無可避免地把香港捲了進去。書中通過一些本港學運人物的際遇,了解大時代急欲求變的衝動,和社會風氣因循守舊以至保守封建之格格不入,一面是愛國民主的訴求,一面卻是殖民政府的彈壓和抵制,顯露理想和現實互不相容,殖民地與愛國的互相抵觸。

全書不說教、不論辯,講的盡是真人真事,有血有肉,道出在這彈丸之地所曾發生的點點滴滴。這些有趣掌故,也許主旨不在引領大家深思殖民地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也不在於反省後殖民地的狀態,但庶民逸事,正是吾土吾民的生活片段。如果歷史不限於所謂侯王將相的豐功偉績,而是屬於普羅巿民的話,《香江騎呢錄》除了趣聞軼事,也是博你一笑,書寫庶民的香港歷史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