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The South China Sea:The Struggle for Power in Sea) 一書,原作英文版出版於2014年,中文譯本出版於2015年6月,出版時剛好遇著中共在南海大肆人工造島,而中國與美國在南海發生衝突,在書中一早有其預言,對南海各島領土糾紛有興趣者,此為不得錯過的書籍。
作者在研究這本書的題材時,曾於2013年2月9日的香港南華早報發表文章,指出中國宣稱的所謂「最南領土」----曾母暗沙,由始至終都未曾浮過出水面上,而是海底的「暗沙」(Shoal),更距離海平面達22米,是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島嶼;和其他在潮退時有部份會露出水面的礁石不同,這些暗沙根本從不露出水面,海底當然不能宣稱主權,可是中國卻堅持主權,中共甚至遲至2010年,竟對海底投放主權碑,更派潛水員進入水底拍攝主權碑,對一個不存在的島嶼宣稱主權,堪稱創舉。
真相是1930年代的中華民國政府內憂外患,根本沒有能力測量海域,於是抄襲30年代英國的海圖,更誤解"Shoal" (暗沙) 的意思,以為沙即灘,因此就當是「中國領土」,更把這個錯誤繼續放在1947年的所謂「十一段線」,或後來被中共所改的「九段線」之中,而這種歷史錯誤,卻由於民族主義從不能公開說明,甚至要把錯的當是對的,把不存在的當是存在的,因此中國政府不但繼續要堅持對這個不存在的海島是中國領土,甚至仍不時聲稱這是中國最南的領土,以至對這海底投放「主權碑」去「宣示主權」。
作者引述白魯恂(Lucian Pye)的說法:「中國歷史學者往往以文明,去假裝是國家」;古代的文明,根本沒有民族主義,也不是主權國家,從另一種方法詳細說明之,即中國人常以中國今日所控制的領土,倒果為因把這片土地以往的所有古人,以及由這些古人所建立的文明,說成是「中國」。而中國人差不多先生的邏輯學,更會推而廣之,例如書中指出一種常見的可笑錯誤,例如有人在西沙附近的海底,找到一艘載著五代十國時期的陶瓷,中共立即宣稱:「證明中國人是最早的西沙群島居民」,貿易品又豈能證明主權?當年西班牙運南美洲的銀塊到大明國,難道因此西班牙就建立對大明的主權嗎?
事實上中國的所謂「自古以來」的「神聖領土」,就是這樣的一回事;首先中國對這些領土從未實質控制,而只是一些漁民與商人,甚至以走私或海盜身份,路過這些島嶼或礁石,亦因此留下了一些沉船與紀錄;更進一步的,是歷史上由所謂「華人」,只是各方參與者的其中之一,其他包括了來自東南亞各文明,以至印度甚至中東一 帶的伊斯蘭商人。歷朝多次鎖國之外,華人大規模直接航海貿易,則遲至「大航海時代」,即西歐各國已來到東亞貿易,以至建立了永久的殖民地,因此這些所謂「歷史主張」,除了台灣對太平島的實質控制之外,根本只能作為自己運用軍事力量的藉口,而在法理上站不住腳。
然而法理上佔不到上風,中國近年卻不斷在此冒險,例如以人工造島,期望改變南海的戰略形勢;特別在今日中國面臨經濟危機之時,在無法解決國內經濟問題,會否一如歷史上一些獨裁政權,想以戰爭或假裝要進行戰爭,號召人民的所謂「愛國」的民族主義,藉此減輕獨裁政權的壓力呢?2015年發生的事情說明,這種悲觀的看法,很可能會變成真。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