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大陸遊客的陋習引發的爭議

0:00 / 0:00


大陸遊客在海外一擲千金瘋狂購物,惹人側目。近年來,大陸遊客隨處損壞歷史文物,以及各種惡形惡狀也越揭越多,引起國人反思。今集專題節目, 採訪了中港兩地的旅遊業從業人員同大家講下國內遊客的旅遊陋習。(潘加晴報道)

有十多年帶團經驗的香港導遊Mandy,過去幾年主要做到歐洲旅遊的大陸團,雖然帶大陸團比帶香港團的收入高出三、四倍,但大陸旅客少出國,依賴性太強,還不時要應付他們各種各樣令人難堪的行徑,身心疲憊。

Mandy :"他們是完全不可以給你有一分鐘休息,因為他們什麼也不懂,到了歐洲沒有安全感,第一是語言不通,十個有九個都是語言不通,但有時也有一、兩個英語水平較高,因為現在許多國內人都會送兒女到外國讀書。其實帶他們都很吃力,什麼事情都要說得一清二楚,否則他們不會明白,不會知道。基本上,每次回到酒店都要攪兩、三個小時才可以上床睡覺,他們連開電視機,調較空調都要協助,甚至洗澡時將浴簾放進浴缸內都要提醒。"
記者:酒店投訴最多在那個方面﹖

Mandy :"抽煙和弄濕整個浴室,比如沒有關水喉,洗澡時將浴簾放在浴缸外,弄濕了又沒有抹乾地板。另外,他們習慣打開酒店房門,大聲喧嘩,到處走,酒店為免影響其他客人都會儘量安排團員住同一層,反正他們習慣打開門。同時,他們喜歡帶着電水壺到處煮水,即使上到瑞士少女峰也不例外,雖然歐洲水是安全飲用,他們說不是要省錢,而是水土問題,所以隨身帶著電水壺,一看到休息站有免費插頭,就會衝去煮水,這種行為令人感到很奇怪,但沒有辦法,我們都要接受,從我們角度來看,他們是big green (無經驗的旅客),什麼都不知道,他們有自己的方式,又不會接受你的方式。"

2013年5月1日,中國,蘇州,遊客帶著孩子在路邊的花壇裡大小便。(法新社圖片)
2013年5月1日,中國,蘇州,遊客帶著孩子在路邊的花壇裡大小便。(法新社圖片)

Mandy說,中國遊客消費力驚人,能夠出國旅遊都是非富則貴,他們在歐洲搶購名牌商品,通常都不用看價錢,即使是一只便宜的Swatch牌子手表都要在瑞士買,就是為了滿足其強烈的虛榮心。

深圳華僑城旅行社的王先生表示,旅行社和領隊在出團前都會向團員講解到國外要注意的風俗習慣,如果團員沒有理會或違反當地的法規,就要自己承擔責任。

王先生:"我們出團前都有明確的通知書,比如當地人的風俗習慣你一定要注意和了解,因為每一個國家包括法律、法規,還有當地的風俗習慣都是不一樣,你肯定要遵守當地人的風俗。比如說,我們大陸遊客去到香港那邊,香港本身跟大陸就不一樣,他們在那邊有這種不合理和對自己沒有約束,才產生了這種誤解。"
記者:"可以舉例那些不合理的行為﹖"
王先生:"大聲說話,小孩在地鐵吃東西,在禁煙的公眾場吸煙,但是這些在大陸都沒有怎樣講。人家的規定都比較細節,大陸在這個地方就比較少。"
記者:"如果他們不遵守,你們怎樣辦﹖"
王先生:"這個是屬於團隊團員的個人素質,你說我們去強制性要求他做什麼,我們作為旅行社、領隊也沒有辦法,當然如果他觸犯當地的法律法規,他一定要承擔後果,人家罰你款,你肯定要自己付啦﹗"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認為,遊客的不文明行為是一個世界性問題,其他國家的遊客都有大聲喧嘩、在旅遊景區刻字的情況,所以發展中的中國有這樣的煩腦是不足為奇,需要時間改善,加強公民教育。

夏學鑾:"(中國)發展很快,進步很快,但思想觀念趕不上整個現代文明的要求,所以在沒有做好準備,就進入國際舞臺,這樣我們很多國人的行為難免有一些貽笑大方,這是可以理解,我們要努力改善。"

夏學鑾指出,大陸遊客出外旅行都喜歡瘋狂購物,買名牌,很大程度都是要炫耀,要懂得欣賞名勝古蹟,國外文化,就需要提高人民的素質和修養,這也非一朝一夕之事。

夏學鑾:""有些人是想炫耀,這是我們國人不健康和不良的心態,更多是在國內的炫耀,認為自己發大財,要買個狗,要到處旅遊,要有名牌,大車隊。這些醜陋的現象,我們都不掩蓋,都曝光批判。

早前,中國副總理汪洋在媒體公開呼籲中國遊客到國外要注意公眾言談舉止,並直言部份中國遊客"素質和修養不高,有損國人形象,影響惡劣。"

據世界旅遊組織統計,2012年中國出境旅遊人次和境外旅遊消費的數據表明,中國已取代德國和美國正成為世界第一大旅客源國。2012年,中國出境旅遊達8300多萬人次,境外消費高達1020億美元, 比前一年增長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