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首梁振英繼"外力介入佔中運動"的言論後,在周三(14日)施政報告的內文中,再次掀起"惹火"言論,他批評香港大學的兩本學生刋物,對同學提出錯誤的"港獨"主張;他又重申,香港已享有高度自治。而刋物的負責人指,梁振英亂扣帽子。梁振英宣讀施政報告時,全體泛民議員離場抗議。(戴維森報道)
梁振英周三(14日)在立法會宣讀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題目為"重法治 掌機遇 作抉擇",強調法治的重要性。他在開場白提到政制發展問題,指對偏離《基本法》的主張,應該有所警惕。他強調,民主必須是法治下的民主,在追求民主的同時應依法守法,否則便淪為無政府主義。
他更加罕有地點名批評香港大學兩份書刊,包括學生會定期刋物"學苑"及一本名為《香港民族論》的出版書籍。
梁振英說: 2014年2月,香港大學學生會的官方刊物《學苑》,封面專題是"香港民族、命運自決"。2013年,《學苑》編印一本名為《香港民族論》的書,主張香港"尋找一條自立自決的出路",對《學苑》和其他學生,包括佔中的學生領袖的錯誤主張,我們不能不警惕。
梁振英在下午的記者會中,進一步演繹他在施政報告中的言論。他指,《學苑》的文章,並非學術研究而是主張,還結集成書,且是錯誤論述的書。他引述文章提到"民主回歸論死亡,香港民主獨立應運而生,是將香港獨立訴求和爭取民主連成一線",另一篇是"談軍政,看港獨",討論香港如何像新加坡一樣建軍。梁振英認為,大家可能認為這些只是學生偶發性思維,但它不是一般時事題,而是涉及香港關鍵的憲制問題,所以港獨問題需要警惕;要引導學生充分了解國家與香港之間的憲制關係,使政制發展的討論不致緣木求魚。

現任《學苑》總編輯袁源隆接受本台訪問時說,編委會不滿梁振英的言論。
袁源隆說: 我們覺得梁振英的做法是打壓言論自由,損害我們《學苑》作為香港大學學生會的學生報的編採自主,學生的言論自由受白色恐怖籠罩著。
時任《學苑》總編輯的梁繼平亦澄清,出版的目標不是要"搞港獨",只是希望引發學生思考。
梁繼平說: 那兩條專題他(梁振英)當然會扣是港獨帽子,但其實內裏很多文章都很有理據,或者深入分析香港自己的歷史、文化,香港人的公民身份,或者政治意識等等,去塑造我們近年少見、相對有主體性論述的香港人身份。
梁繼平說,現時年輕人港獨意識並不普遍,但他不排除在中央壓迫愈來愈大下,年輕人會慢慢出現港獨思潮。他說,現在23條未立法已開始壓制言論;而梁振英在記者會上,亦提到23條立法仍未有時間表。
曾任《學苑》副總編輯的學聯秘書長周永康批評,學生要求撤回人大8.31決定和公民提名等,希望爭取民主公義制度,並非錯誤主張。
學民思潮指,無意推動港獨,但香港是言論和學術自由的社會。召集人黃之鋒表示,《學苑》的言論只供社會討論,質疑梁振英的做法是要以言入罪。特區政府應該反思,為何愈來愈多人對特區及中央政府不信任,令港獨意識抬頭。
法律界的立法會議員謝偉俊接受本台訪問時說,在發生佔領運動之後,中央似乎對香港有些收緊。他覺得,現時可能是中央需要清晰界定,中央和地方的權責。
謝偉俊說: 看基本法的框架,香港任何法律如果中央不滿意,有個保留權利,始終是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的關係。但這一兩年,由於關係比較緊張,加上有佔中事件,中央樣樣收緊些,對香港人來說,可能不習慣過程。
梁振英在立法會準備宣讀施政報告前,二十多位泛民議員撐起黃傘,手持"我要真普選"的大型標語,離開議事廳抗議;而人民力量的陳偉業及陳志全,亦手持標語高叫口號,指梁振英沒解釋收受外國五千萬元。最後,兩人被保安抬走,梁振英要延遲十多分鐘才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