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對志願團體(NGO)的註冊或規管非常嚴格。全國人大發言人傅瑩在人大會議上,公開稱將立法監管境外NGO。有維權人士相信,當局此舉是憂慮外國勢力借NGO滲透政治;民間NGO負責人則擔心,境內NGO的生存空間會更窄。(文宇晴報道)
大陸當局一直對民間的NGO組織監管甚為嚴格,廣東省過去數年間,更對勞工NGO的打壓越來越重,中央當局近期或對境外的NGO,也要立法規管。
深圳公益組織"打工者中心"負責人陳茂向記者反映,勞工維權話題在大陸甚為敏感,特別在眾多民工的廣東省,基本上能成功註冊的勞工NGO非常少,這些團體不時被打壓。
陳茂認為,大陸本土NGO面臨的打壓不少,相信當局對外國的NGO打壓,也不會放寬。
他說︰雖然是在大陸,但是若當局認定你是接受外面的資金,均列入涉外團體,都是領域的問題。其實,好多勞工NGO,政府都知道是做什麼,但不會放寬。所以,是根據你做的事。我們大陸居民做,都無辦法註冊,更何況外國人辦,更加無辦法。
廣西法律工作者鄧朝木發起的NGO華人公益慈善基金會,申請了近4年時間都無法獲得審批。他說,若當局對外國的NGO也要立法規管,擔心民間NGO的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少。
他說︰對中國的所有慈善基金會,是苛刻的條件。中國內地的、外國的監管日後更為嚴厲,對民間好多的慈善團體的運作,出現好大困難。對困難家庭民眾的救擠、幫助,更加不方便。
不過,全國人大發言人傅瑩,上周三(4日)在會議上強調,立法是讓境外NGO在中國的活動能夠有法可依 。
她說︰一方面,要保障他們(境外NGO)的合法權益,讓她們更好地發揮作用。另外一方面,也要有效管理,要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社會的穩定。
協助民間維權的組織"中國天網人權事務中心",曾成功在四川成都註冊,但後來因涉及維權的項目越來越多,而遭當局註銷。負責人黃琦對記者說,不管是境內或境外的NGO,若希望能在大陸順利運作,都必須意識到當局的"底線"在哪,尤其來自境外的NGO,要通過當局的"認可",更要通過一系列的要求。
他說︰他們主要是防止NGO演變為認為是西方顏色革命的工具,增加官方維穩的難度,甚至無法控制。大陸不僅NGO,可以說其他的民間組織,都要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對於自己的底線有個定位,否則就不讓當局認同,最終導致相關的人員入獄、判刑。
2013年的3月中,民政部長李立國公開稱,民間慈善機構、工商協會及其他一些非營利民間組織,可直接向民政部登記註冊,不必掛靠在黨政機關,以擴大社會組織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但政治法律性和涉及外國的民間團體,仍然需要經過主管部門審批。
據網上的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大陸長期活動的境外NGO有1千個左右,加上開展短期合作專案的組織數量,總數可能多達4千至6千個。每年通過境外NGO流入大陸的活動資金,可達數億美元,其活動範圍涉及扶貧、助殘、環保、衛生、教育等20多個領域。
大陸官媒"鳳凰網"去年底曾報道,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辦公室擬立法管理境外NGO。報道引述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王存奎的說話指,目前在大陸活動的數千家境外NGO中,有政治滲透背景的有數百家,認為有立法規管的重要性。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