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將審視回歸17年之後的香港是否擁有"真正的自治",以及與中國大陸是否有足夠的區分。前港督彭定康下週四(20日) ,將透過視訊在國會與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作證。(何山報道)
前港督彭定康11月20日,將出席美國國會與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以證人的方式透過視像會議作出簡報。聽證會由參議員布朗 (Sherrod Brown)及眾議員史密斯 (Christopher Smith) 主持,主題"香港民主的前景",將審視中國對香港及國際社會的承諾有否兌現,以及在日漸兩極化的香港,怎樣找到彼此接受的政改方案 ? 佔領運動對中港兩地將來的民主、人權有何意義?
有資深國會經驗的人士對本台透露,有需要審視回歸17年之後的香港,是否擁有"真正的自治"? 以及當下的香港與中國大陸是否有足夠的區分? 以便確認香港是否可以繼續擁有美國對中國出口管制括免的優惠。
以布朗及史密斯為共同主席的國會與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週四則表示,將更新香港政策法,並公布"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新法案將要求總統在未來給予香港任何新優惠政策時,必須先核實香港享有足夠的自治。
1992年訂立的香港政策法,將香港與中國大陸區別看待。

上月曾經到訪香港、華府的中國通卜睿哲,週四在傳統基金的香港政情分析上就表示,憂心佔領運動之後,北京會收緊對香港非政府組織(NGO)及傳媒的控制。卜睿哲在回答本台提問時指,北京為保臉子,不會輕易辭退特首梁振英。他同意,美國在香港事務不可能有大動作,但要求行政部門定期對香港作出報告,是一個重要訊號。
另外,美國前副國防部長沃爾夫威茨,被香港親建制傳媒指,五月曾與佔中幕後黑手壹傳媒主席黎智英,在西貢外海遊艇上密會5小時,"背後耐人尋味"。沃爾夫威茨在華府接受本台訪問時指,專制政府不喜歡人民時,都喜歡扣出外國勢力的帽子。他說,的確有與黎智英見面,也一起出過緬甸傾生意,但有關的報道建基在空中樓閣,用部份事實堆砌"陰謀"的指控。沃爾夫威茨並說,香港佔領運動能否"軟著陸",考驗北京領導人的回應。
此外,華爾街日報報道,前美國總統卡特主持的卡特中心,也被中方列爲懷疑對象,中方告知卡特中心,不要再管中國的內政事務,如研究中國農村民主等敏感議題。早在兩年前,卡特中心就凍結了對中國內政事務的研究計劃,轉而專注中美關系。上月,中美建交35週年,卡特訪問中國,被指遭到近乎 "恥辱"的冷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