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化工廠非法排污逾萬人無淨水飲用

河北省元氏縣化工園近年不斷有化工廠投產,運作過程中非法排放大量污水,附近多條村莊的地下水和農田受到污染。至少有四條村逾1萬人無淨水飲用,需要買清水飲用,莊稼亦嚴重失收。村民指責政府為可觀稅收而縱容污染企業。(馮日遙報道)

0:00 / 0:00

槐陽鎮內受污染影響的四條村中,最嚴重的為北蘇村及宋村,其中有近1600名村民的北蘇村,位於化工廠的下游,其排放的污水影響700多畝耕地。北蘇村村民周女士向記者指,化工園內有20多間化工廠,他們排出的污水,嚴重污染村民的地下水源,村民早已不敢飲用,需要前赴外地買清水,污水祇會用來灌溉農田,但種出來的農作物大部份會枯死。

她說:“我們飲的水均是買來的桶裝水,我家自己打了一口井,水都是黑黑的地下水,祇用來灌溉,但種出的農作物很多會死掉。”

在該村住了近30年的周女士指,近年鎮內不斷有化工廠建起來,投產後令鎮內的農田、水質及空氣污染問題愈來愈嚴重,而且村民患癌人數近年更有所增加,加上農作物大量失收,很多村民已搬離或外出打工維持生計,周女士指,為了下一代著想,村民均希望當局盡快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她說:“近年建了所污水處理廠,但污染問題仍然嚴重,為我們孩子的健康成長作個保障,當局一定要盡快解決那些污染。”

同樣污染問題嚴重的宋村,村民趙先生向記者指,自從化工廠投產後,村裡打出來的井水,上面都有一層肥皂泡沫一樣的東西,根本不敢飲,聞起來更異常剌鼻。他說:“那個污水從渠道排出來,排到我們的農田上,污水令農田覆蓋著一層綠色的液體,那污水傳出令人剌鼻的臭味。”

趙先生指,隨著污染情況日益嚴重,村民曾到鎮及縣政府相關部門,要求解決污染問題,排污企業5年前開始向村民發放排污補償金,由於污染愈來愈嚴重,前年每畝地的補償金為200元,去年漲到一倍達400元,村民認為這樣仍未能彌補污染對村民造成的經濟及健康損失,多次向政府反映均無果。

趙先生批評當局褊袒企業,以確保每年龐大的稅收,漠視村民的健康。他說:“以前化工廠數量沒有那麼多,近年增加了不少,已成了當地很大的企業集團,工人較以前多很多,生產量很大,稅收亦很多,當局想企業花些錢補償就了事。”

趙先生指,污水處理廠已運作3年,但污染問題反而加劇,村民懷疑污染企業祇將少量污水送往處理,大量污水利用挖深井滲漏的辦法處理,污染村民的地下水源。

記者致電其中兩間化工廠,但辦公室電話不是被佔線,就是沒有人接聽,記者無法找到負責人回應。

而槐陽鎮政府辦公室工作人員,回應記者指他是剛來上班的,不清楚有關事宜,他叫記者致電宣傳辦查問。記者多次致電宣傳辦公室,電話一直沒有人接聽。

元氏縣環保局局長王占軍接受新京報記者訪問時指,縣內的化工污染是歷史問題,現時當局很重視事件,正著手解決企業污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