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成為眾矢之的的北京大學教授孔慶東,周二(24日)在其博客上撰寫名為“人民要攜手,認清敵我友”的文章。全文有4600多字,除了再次澄清既沒有說過香港人是狗,也沒有說過不說普通話的人是王八蛋的言論,又指香港部份媒體推波助瀾,大肆傳播沒有經過核實的報道,煽動部分本來就對大陸懷有種種情緒的港人,甚至組織一些政團人士到中聯辦去抗議,要求北大開除孔慶東等。
孔慶東又稱網上更有大量水軍冒充香港人,借機辱駡中國領導人。
曾於除夕當日到中聯辦抗議,要求孔慶東向全港市民道歉的示威者,原定周三下午再到中聯辦抗議,未知是否因孔慶東的文章而取消。此外,有大陸網民在微博上發出號召,年初五集體到香港,在港鐵車廂進食,以示對孔慶東的支持。
本台記者曾嚐試聯絡孔慶東回應,但至截稿時仍未取得聯繫。
香港時事評論員潘小濤對本台表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港兩地的矛盾並不是最近才有。孔慶東對自己的言論不負責任,同時也反映大陸部份權力人士,在面對責難時不敢承擔,以逃避形式卸責。
他說︰“大陸人來香港以吃東西的形式來表達不滿,大家要明白整件事情的根源是什麼。我覺得很多人把焦點搞錯了,是你做錯了,誰用什麼方法去干預是其次,是違法在先。但把責任歸咎於媒體我覺得是不負責任做法,做人最基本的是有做就有做,做了就要承擔後果。”
潘小濤認為,從言論自由方面來看,孔慶東有他的觀點與角度,也應尊重他的言論。不過假若他是代表大學教授的身份或是官方身份發表言論,那就需要局方出面進行交代。
潘小濤又說,事件假若只是純粹的爭論,官方不宜插手。而雙方的對立情緒升溫,一次過把所有不滿說出來,也不是壞事。他說︰“不需要過份憂慮,反而可以把大家積壓已久的意見說出來,我覺得不錯。有則改之,無則加冕,這是很基本的態度。至少要尊重他這方面的言論自由,只要他是代表他個人的,我覺得沒有問題。但如果是代表中國政府或是校方的話,我覺得就需要檢討,孔慶東就要去職。”
另外,曾在北大求學的香港學生組成的北京大學香港文化會,周二在其官網上發公開信,強烈譴責孔慶東的不當言論。公開信中提到,有關使用普通話和廣東話之間的矛盾,只是揭示了中港兩地矛盾的冰山一角。近期接二連三地發生的內地雙非孕婦、奶粉搶購、地鐵進食引起罵戰事件等問題,更是中港文化未能成功融合、以致矛盾深化的表現。孔慶東的言論不但沒有減輕兩地文化的差異和誤解,反之更激發和煽動矛盾與衝突,已構成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罪。要求孔慶東澄清他的言論不代表北京大學立場,並公開向全體香港市民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