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大陸網上出現“腦殘、五毛、黨中央、草泥馬”等等的網落新字。 將“腦殘”的“腦”字與“殘”字相聯合,生成了一個新字,讀“nan”字。而將“五”字和“毛”字 聯合在一起,生成了新字,網絡上念“wao”字,即是嘲譏那些“每千字五毛錢”被雇用來寫回網帖的人。
不過,上月23日,大陸新聞出版總署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建設兵團、解放軍總政治部下達了通知,要求“進一步規範出版物文字”。禁止生造非中非外、含義不清的詞語。報紙、期刊、圖書、音像制品的報頭、刊名、封皮,包括封底,廣告宣傳品等,禁止使用不規範漢字,禁止任意增減外文字母,顛倒詞序等違反語言規範現象。
通知說,報刊、圖書、音像制品和電子書、互聯網等大衆播媒,是語言文字規範化的實踐者和宣傳者。近年,外國語言文字使用量劇增,出現了生造一些非中非外、含義不清的詞語。漢語言中夾雜英語等外來語,嚴重損害了漢語言文字的規範性和純潔性,破壞了和諧健康的語言文化環境,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
對此,香港浸會大學學生會外務副幹事長張樂芹不表認同,他對記者說,每個時代都有它的新字,“草泥馬”等字,其實是對社會控制言論的一種反諷。
他說:“我想這個現象是挺普遍的,例如草泥馬,河蟹等,在近年的網絡出來,最主要的問題,不是文化純不純正,而是為甚麼會出現這麼多的字,是因為沒有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
而網絡上,敏感用字夾雜英文和亂碼等方法,更是突破網絡過濾、封鎖的民間偏方。張樂芹認為,造字反過來是健康的現象。
他繼續說:“我想問題的根源不是在文化純不純正,是網上的媒界,及每一個時代都有它自己的用語。”
不過,大陸官方則認為,今年10月3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發布10周年紀念日,出版媒體和出版單位要以此爲契機,大力宣傳《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徹執行有關法律規定,進一步促進語言文字的規範化、標准化,認真貫徹中央關于規範出版語言文字使用的要求。要將之作為傳承中華文明、促進社會主 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件重要職責。通知並傳達到所有出版媒體和出版單位,要求認真貫徹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