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戀女生告教育部教材歧視擇日審理

0:00 / 0:00

廣州市中山大學一名有同性戀傾向的女學生,控告教育部的教材歧視,周二(24日)已在北京舉行庭前溝通,法院將擇日審理,成為全國的首例的案件。有協助同性戀者的組織認為,教育制度不完善,教科書的誤導內容無得到糾正,是促使同性戀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文宇晴 報道)

化名"秋白"的21歲中山大學女學生,控告教育部的教材內容歧視同性戀者,周二在北京豐台區法院舉行庭前溝通。由於不設公眾旁聽,只有秋白和律師與教育部派出的2名代表見面。

為秋白提供協助的"同志平等權利促進會"負責人燕子向本台反映,案件於8月受理,秋白經過半年時間終於可以見到教育部的代表,算是跨出一大步。包括北京等地的學生或是關注事件的人士,都來到法院外聲援秋白。

不過據秋白後來描述會談的過程,指教育部代表的態度敷衍,只建議有何渠道去處理,沒有實質地回應,讓一眾支持者大感失望。

燕子說:教育部是需要有主管部門的負責人來應訴的,不是派2個一問三不知的工作人員。對這過程我們還是很失望的,因為他們的回覆還是沒有給予任何的消息。其實在廣州的一些圖書館,抽了90本教科書,裡面有42本都在講同性戀是病,並不是說很久以前(出版),而是在這1、2年出版的,還繼續這麼寫。不明白為什麼教育部知道後,還不採取任何積極的措施。

總部設在廣州的同性戀親友會,於2008年6月成立,通過吸納同性戀者的家人及朋友參與,改善同性戀人群及其家庭的生存環境,讓同性戀人群不再因性傾向而受到傷害和歧視,獲得應有的尊嚴和平等權利。目前在全國約有24個地方開展工作。

親友會的主任阿強對本台表示,對於公權力受質疑,無可厚非會習慣性地擺出傲慢姿態,但不代表民眾不能繼續質疑或反對。阿強相信,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過去未能接觸到的資訊,也能透過網絡去了解。加上社會日漸的開放態度、同性戀者願意站出來承認"出櫃",同性戀話題不再是禁忌。不過最大的阻力仍然是教育制度不完善,令部份人的思緒局限在教科書的內容裡,因為沒有人願意糾正,即使內容有錯,也是理所當然。

阿強說:錯誤的教材就像一個劣質的產品,我們若把教育當成產品看的話,等於我現在讀到這個劣質的教材,就像我今天買到了一個劣質食品。我有沒有退貨的權利?我有沒有要求提高質量的權利?我覺得有,因為我是消費者。教育也是一個消費,因為我也要投入學費,甚至我覺得不能一而再提供一個劣質產品給我們的學生。

記者問:大陸相對其他地方,阻力是否更大?
阿強回答:2010年之後我們看到這幾年維護同性戀權益的官司是越來越多了,無論是劉九龍治療案,還是現在教科書的內容是有問題的,我要告你。不過現在的官僚體系適應的過程是相當困難,所以我覺得短時期內會受到阻撓,甚至是打壓。但都不能阻撓同性戀運動往前走的力量。

大陸在1997年已將同性戀除罪化,並在4年後將同性戀從精神障礙名單中移除。本身是同性戀者的秋白,在部份心理學教科書中發現,內容仍然視同性戀是病,教導如何治療等,她認為資料錯誤,逐向廣東省教育廳反映。

當時省教育廳曾聯絡過出版社,但對方卻不認為內容有誤。於是秋白便在8月時起訴北京教育部,並獲法院接納。事件當時引來一片輿論,校方曾向秋白施壓,要求她放棄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