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經濟持續低谷 料後年底於6%

0:00 / 0:00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預料,內地經濟可能在2018年見底不排除增長幅度會低於6%,預料其後一段長時間會維持均衡增長,中心和部分學者傾向採取減稅等財政政策,穩住經濟。(高鋒 報道)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周二(13日)在”上海證券報”撰文指,中國經濟步入新的轉型階段,須進行結構調整和體制改革,轉型過程中,經濟會由平均10%左右的高速,變為中高速成長,整體經濟表現取決於投資需求。

祝寶良認為,繼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後,中國經濟可能在2018年,面臨第二次見底,經濟增幅會接近或者略低於6%。而所謂的”見底”,指的並不是V型或者U型反彈,而是指經濟增長速度,不會繼續下降,進入均衡、可持續的增長平台。他建議把經濟增長調控目標,定在6.5%上下1個百分點內,實現約6.5%經濟增長目標。

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師廖群表示,國家信息中心的預測,反映了內地宏觀經濟的趨勢。

廖群:現在就是L型,就是,你只要穩定下來就可以了,V型或者U型的反彈,你都不要爭取。今後幾年,宏觀經濟管理吧,就是在保增長,促改革這兩方面進行平衡

要穩住中國經濟,到底要靠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外界一直有爭論。國家信息中心的祝寶良認為,兩種政策應該相互制衡,但現階段應以財政政策為主。信銀(國際)的廖群也表示,貨幣政策近年來被當局一再使用, 反而財政政策仍有很大空間。

廖群:因為中央政府財政的財力,還是比較強勁的。從政府的負債也好,赤字也好,都在可控範圍內。所以說,還是有加大財政力度的空間。從稅收來說,應該減稅,因為中國的稅收還是比較高的,企業的稅收負擔很重,減稅對於刺激經濟增長也是會有直接的動力。

國家信息中心的首席經濟師祝寶良又認為,國企改革和清理殭屍企業,應列為首要政策,認為目前國有企業缺乏激勵機制,使得這些企業仍然依靠債務擴張。

香港瑞穗證券公司首席經濟專家沈建光認同,加快針對國企的改革整頓,勢在必行。

沈建光:因為私人企業做得不好,虧錢的話,就可以很容易關掉,但是國企是基本上沒有破產的機制,所以要提高效率,要讓銀行更公平的對待私人企業和國有企業,一定要把國企的體制理順,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

國家信息中心的文章又提到,內地經濟增長潛力下降,和多項因素有關,包括儲蓄率下降,勞動力數量減少,以及改善生態環境導致生產成本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