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立醫院的醫生將於周三(21日)靜坐維權,抗議政府未有按高級公務員額外加薪百分之三,多個醫生組織已表態支持。醫管局董事局表示,在周四(22日)的會議中,會討論醫生的要求。(戴維森 報道)
公立醫院的醫生在這二十多年的時間,都是以公務員的薪酬調整機制來處理薪酬問題。政府早前宣布高級公務員額外加薪百分之三,但公立醫院醫生並沒跟隨,所以公共醫療醫生協會發起,周三在伊利沙伯醫院靜坐集會抗議;預料醫管局行政總裁梁栢賢和一些高層人員會出席,聆聽醫生的訴求。協會表示,嘗試邀請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出席集會,解答疑問。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陳沛然接受電台訪問時說,他們發起的聯署,至今已收集超過1200人簽名支持。他說,前線醫生最不滿是單方面推翻"掛鈎"機制,破壞員工的信任;他們希望政府和醫管局高層向醫護人員講清楚,是否改變行之有效、跟隨公務員薪酬調整的機制;以及在薪酬調整方面,醫管局是否自行解決,或者需政府處理;陳沛然指出,有醫生曾經提出最終可能要透過司法覆核解決,但他認為言之尚早。
醫管局高層曾拋出不同方案,包括以儲備來應付醫生的額外加薪,但遭到政府拒絕。有消息指,醫管局周四的董事局大會,將探討醫管局是否設立本身的薪酬調整機制,而有關機制以甚麼作為基礎等,醫管局亦將會與員工商討,當中必然顧及士氣和流失問題。陳沛然說,醫管局必須在探討之餘,亦要研究在新機制推行前,如何處理薪酬問題。
陳沛然說:醫管局本身、政府、食衞局亦是負責的有關部門,假設探討新的機制,探討期是有時間,(可能)由一日去到兩、三年,在這段時間,究竟用甚麼機制去處理薪酬事件?
立法會醫學界議員梁家騮周二出席電台節目表示,醫管局員工薪酬一直跟隨公務員薪酬調整,現時政府和醫管局指兩者沒掛鈎,似乎是反口。
梁家騮說:未必是用掛鈎這字眼,有時用comparable(相似的),這叫做反口,你(醫管局)做了超過二十年,1990年(開始),一段很長時間,忽然說不是,沒有這回事。若是這樣說的話,減人工時我可以不跟,當其時大家是一樣,很多年直到今日,薪級點都是一樣的。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周一曾表示,醫管局確有段時間沿用公務員底薪架構,其後已有不同發展,但現行政府政策無要求醫管局薪酬待遇與公務員掛鈎,較正確做法是醫管局董事局決定一個適當的薪酬架構,並確保能"與時並進",照顧到醫管局員工士氣。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外科學系主任盧寵茂等表態支持爭取薪酬調整。袁國勇形容與公務員薪酬機制脫鈎是很荒謬及過分,對醫生是一種"侮辱",認為事件不能單方面歸咎醫管局,因為醫管局由政府撥款,政府有責任帶頭解決事件,他考慮參與靜坐;而盧寵茂亦指出,破壞一貫機制,製造與公務員同工不同酬,會影響公營醫護的士氣。
民間四個醫生組織,包括醫學會、西醫工會、香港私人執業專科醫生協會,以及杏林覺醒表明會派代表出席。會員逾萬人、有一半是公院醫生的醫學會周一發表聲明,全力支持醫生爭取薪酬調整,與公務員看齊。西醫工會表示,預料會有大約一百名私家醫生到場聲援靜坐,主席楊超發說,當年由醫務衞生署過渡到醫管局,政府曾保證公院醫生薪酬架構與公務員一樣,質疑今次公院醫生無份加薪,是"過橋抽板"的做法。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