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六辦學團體新學年不推國民教育

香港特區的國民教育計劃繼續觸礁,六個有宗教背景的辦學團體,相繼表明不會於新學年協助推行。天主教香港教區表示,會成立專責小組審閱教育局的課程。有教育界人士認為,政府要把握課程“開展期”跟業界作出全面諮詢。(林靜報道)

0:00 / 0:00

教育局決定於九月新學年開始,在小學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但在國民教育科方面,有教材被指內容偏頗,內容一面倒"唱好中國",質疑是向學生"洗腦",引起社會強烈迴響。

天主教香港教區周四召開記者會指,轄下五十六間小學新學年不會推行國民教育科。教育事務處總課程主任陳乃國強調,教區不是反對國民教育。他說:"教會認為,推行國民教育應全面的、理性的,應該在內容上不可偏頗,在教與學方面要引導學生可以批判思考,我們要求我們的學生培養香港情,喜歡香港,中國心,有愛國的心及有世界視野。"

天主教教育事務處助理葉成標說,組織將成立"德育及國民教育專責小組"審閱教育局的課程,未知何時完成審視,但會按部就班地進行。強調現時轄下的天主教學校,其教學內容已包含國民教育元素。他說:"我們現行的宗教倫理課程,都有國民教育的元素,我們是需要作出比較,因為不想內容重覆。"

除了天主教,加上早前聖公會、基督教信義會、佛教聯合會等,合共六大型辦學團體,均宣布不會於新學年推行國民教育。總數達到150間,佔全香港近500間小學的三成。

對於多間宗教辦學團體均拒絕按教育局的建議,於新學年即推行國民教育,香港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接受本台訪問時認為,辦學團體的決定,證明對課程內容存在一定質疑,變相向教育局打了一巴掌。呼籲局方把握於未來一年的時間,與辦學團體詳細討論課程細節,向教育界再作全面諮詢。

張民炳說:"近期最大的反對,主要集中於課程內容,令受眾和教學團體認為角度不夠廣泛,政府將要做的,是未來一年,辦學團體編制教學材料時,教育局作出一定參與。"

教育局以書面回覆本台詢問時表示,今年四月公布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全港小學將有三年的"開展期",讓學校根據課程指引調適現有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相關的學習,歡迎辦學團體以不同方法,協助屬下學校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

另外,香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周二曾到北京與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會面,政府新聞稿指,袁貴仁希望吳克儉領導教育局堅定信心及凝聚共識,推動兩地教育交流及合作。吳克儉上任後首次出訪北京並沒有對外公布,教育局回應指此行是禮節性拜會,所以沒有採訪安排。

另外,《蘋果日報》報道,指城市大學旗下的毅恆教育利用優質教育基金800萬元公帑,三年前在18間教區小學推行疑似"洗腦"的國民教育課程,學生在堂上聽紅歌、藉分析毛澤東書法學習其"持之以恒、刻苦努力"的精神。該課程現正擴展至三十二間教區小學,涉及四萬多名師生及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