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傳媒自我審查持續 公信力跌至新低 

香港學界最新的“香港傳媒公信力”調查顯示,香港傳媒在市民心目中的公信力全面下跌,創有調查以來新低。學者與記者組織認為,傳媒自我審查情況持續,未能回應市民對社會的不滿情緒,出現期望與報道落差的景況, 資訊渠道增加亦導致疏離感。(林靜報道)

0:00 / 0:00

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於97年起就“市民對香港傳媒公信力”作不定期調查,最新一次的調查 於去年10月底至11月進行發現整體傳媒機構評分卻全線下跌。計算整體平均分,10分滿分只錄得 6. 36分,創 13年新低,其中報紙整體公信力評分,更跌穿 6分關口。

是次調查訪問了1206名香港市民,回應率為六成半,而中大對上一次調查為09年,當時不少傳媒機構評分均有上升。

香港市民劉小姐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她有留意中文大學的相關調查,她不覺得香港傳媒的公信力有顯注下降,但對傳媒提供的消息確實有所質疑,又指多了渠道獲得資訊,不用再依賴傳統媒體,她又認為報章經常出現針對性報道。她說:“過去一年的公信力我就没有發覺明顯下降,但我會質疑,因為現在可以透過網上資訊,如論壇中得知消息,不用全靠傳媒,從而亦對傳統媒體的新聞提出質疑。

負責調查的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蘇鑰機向本台說,過去一年並無涉及傳媒公信力的重大新聞事件,可能是市民獲得資訊渠道增多,對傳統傳媒產生疏離感。而另一個可能,就是近年媒體自我審查的報道不斷累積,影響市民對整體傳媒機構的觀感。蘇鑰機說:“傳媒自我審查的情況一直出現大家都很關心。尤其新聞如何不受商業和政治的壓力,他們可以不偏不依地獨主報道,那是值得大家關注,我們只是猜想那是這次影響果的因素。”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麥燕庭表示對調查結果感到憂慮,認為香港回歸後,媒體自我審查的改善情況緩慢。她坦言調查結果對傳媒是一個強烈的警號,擔心市民想法一旦成為既定觀念,日後需要付出更大力量才能扭轉。她說:“我們九五年已經留意到這個問題,但直到九七年回歸問題得不到改善,去年我認為情況已有輕微改善,没有那那麼份,但現在才出現評分全面下降問題,我擔心大眾已經先入為主了。”她認為,傳媒薪酬福利偏低,引致資深記者不斷流失,專業的知識技能得不到承傳,市民或感到新聞質素突然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