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聯署要求北京延遲實施網絡安全法

0:00 / 0:00

逾過50個國際商會組織聯署公開信,呼籲北京延遲實施網絡安全法,認為有關法規違背自由貿易原則,危害外國企業的信息安全。有美國法律界人士相信,北京在國際輿論壓力下,將無法漠視這些組織的訴求。(高鋒 報道)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中國美國商會、歐洲企業組織協會等54個國際商會組織,周一(15日)去信北京,指即將在6月1日實施的網絡安全法, 違反中國政府有關推動全球自由貿易的承諾,使中國當局更容易獲取外國公司的敏感商業信息和機密,又指有關條例,旨在限制外國科技公司的網絡安全產品進入中國大陸,構成貿易壁壘。

熟悉中美貿易關係的美國律師方恩格周二接受本台採訪時表示,公開信在北京一帶一路高鋒論壇“閉幕當日公諸於世,並非偶然。

方恩格:許多國家的代表團有去參加峰會,另外很多跨國大型企業也有參與。在這個時候公開信件,會喚起國際媒體和其他國家政府的高度關注。從另一角度看,峰會前,中美公佈了經濟百日計劃首批成果。當然網絡和高科技行業,也希望能像農業、金融業等等,獲得相似的待遇。

公開信敦促中國當局押後實施網絡安全法,並進行修改。方恩格相信,北京顧及到國際間的看法,某程度上,會回應數十個商會組織的訴求。

方恩格:至少他們可能加強溝通,這些國家的駐華大使、商會等,會和中國當局加強溝通。如果美國的高科技公司,繼續向美國政府游說和抱怨,當然美國政府會更關注這個議題。

網絡安全法去年11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訂明境外的個人或組織從事攻擊、入侵、干擾,和破壞等危害中國網絡訊息安全的活動,會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國務院公安部門等有權採取凍結財產或其他制裁措施。

法例同時規定,任何個人和網織均不得設立,用於詐騙、傳授犯罪方法等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及通訊群組。關鍵網絡運營商,需要把在中國收集的個人訊息和重要商業數據,儲存在中國境內,為安全機構提供技術支持,並通過國家安全檢查。

當局強調,網絡安全法是要應對黑客和恐怖主義等威脅,但有外資企業憂慮,新法規會阻礙他們打入內地的科技市場。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表示,外商主要擔心日後資訊會受到封鎖。

方保橋:未來在大陸做生意或者成立網站,一定要登記一個.cn的網站,還要把伺服器放在大陸,他們就會擔心,一旦政府會來查封,他們就會隨時獲得客戶資料。變相某程度,將來在大陸的互聯網,基本上也不是互聯網,不能和國外的互聯網和伺服器聯系,很多公司都未必可以接受。

有分析指,網絡安全法部份條文含糊不清,擔心會令中國的監管機構有機可乘,增加外國科技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