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宣武法院受理結石兒童家長向伊利集團索償案

大陸毒奶粉事件再有新進展,首次有針對三鹿集團以外奶粉企業的訴訟獲法庭受理。北京一名結石孩童家長向伊利集團索償一萬餘元人民幣,北京市宣武區法院已受理此案,正擇期開庭。協助受害人的律師表示,有信心可以打贏官司。毒奶粉案發一年多,眾多受害人欲透過司法途徑索償,卻被法院以種種理由拒諸門外。至今僅有6宗訴訟成功立案。(馮日遙報道)

0:00 / 0:00

由於三鹿集團破產程序日前終結,即使法庭裁定原告勝訴,受害人也無法從三鹿獲得任何賠償,原先針對三鹿集團的訴訟只能追加監管部門及原股東為被告,因向三鹿集團索償的成功機會減低,令此宗針對伊利的訴訟成為關注焦點。

將伊利告上法庭的谷先生,周四接受本台記者訪問時指,自己兩歲多的兒子食用伊利奶粉後,出現腎結石和腎積水,現在發育明顯遲緩,經常感冒發燒。他希望伊利及經銷商沃爾瑪負責兒子日後的醫療費用,索償醫療費、營養費等一萬餘元。

他說:兒子現時經常易有感冒,又發燒,很擔心他日後的成長會受到影響,所以我要為他爭取,除了賠償外,我還打算加入要求被告承擔孩子成年後的所有醫療及保健費用。

谷先生說,他孩子亦有受三鹿奶粉影響,但三鹿集團破產程序終結後,家長們已無法從三鹿集團獲得任何賠償,所以,他一定要將伊利告上法院,為其他受害孩童家長討個說法。

他說:絕對不能夠這樣簡單就終結事件,告三鹿不獲任何說法,但奶粉生產企業這種極不負責任,及非常不當的行為難以令人接受,那麼多孩子受害,家庭受到莫大的困擾及龐大的醫療負擔,一定要有一個交待,單是賠錢是不夠的。

宣武區法院上月20日已立案處理,最遲下周四確定開庭時間。

協助受害人的北京律師林崢向本台記者指,三鹿是個比較難受理的案件,但法院最終都會受理,所以,像伊利、蒙牛、聖元等公司都還在正常營運,林崢相信法院會陸續受理家長的索賠訟訴,他相信家長得到賠償的機會很高。

他說:因為毒奶事件後,伊利是其中一間仍然繼續運作的奶粉企業,規模又大,加上原告人除了把伊利起訴外,還把他在超市購買該奶粉的單據集齊呈堂,那間沃爾瑪超市規模亦很大,相信勝訴較三鹿大很多。

李崢律師說,若這宗官司能打贏,該名小童將成為30萬名受害人中,直接從企業獲得民事賠償的第一人,極具象徵意義。李崢律師又說,不少地方法院仍然拒絕接受家長的訟訴材料,或接受後無任何回覆,一般民事訴訟時效期限為兩年,毒奶粉事件爆發距今已十五個月,再立案不成,家長將錯過最後的索償機會。所以他會與其他援助律師,協助受害孩童家長盡快將毒奶企業告上法院。

三聚氰胺毒奶粉禍延全國,三十萬兒童慘受其害,其中6名小童死亡。二十二家問題奶企事後出資十一億元賠償受害幼兒,但家長擔憂毒奶後遺症難治愈,決起訴奶企索取合理賠償。全國至今祇有六宗訟訴個案被法院立案,當中五宗針對三鹿集團,最新的一宗是控告伊利。

另外,河北省石家莊市揭發毒奶事件後,令當地乳品業生意一落千丈,當局去年10月起,投放達7000萬,為石家莊市所有奶站及牛場改善設備,包括安裝電子鏡頭,監控擠奶、貯奶及運輸的過程,又裝上改造管道式擠奶設備,希望重拾市民飲奶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