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周日(8日)是大陸第16屆記者節,當局正式對新聞網站實施記者證制度,但首批符合資格的600名記者,分別來自14家主要的新聞網站。但點擊率高、讀者群廣的主流網站,如新浪、網易等,其新聞部門的記者則卻榜上無名。公民記者相信,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當局無法封鎖掩蓋所有事實。(文宇晴 報道)
目前大陸接近21萬名編採人員,持官方發出認可新聞記者證。當局去年提出,將全國的新聞網站編採人員,正式納入由國家互聯網資訊辦公室統一管理,上周五(6日)首批符合資格的14家新聞網站共594名編採人員獲發記者證。這14家新聞網站是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等主要官媒網站,讓外界意外的是,如新浪、網易等點擊率高的主流網站,卻榜上無名。
資深記者戴晴向本台表示,即使領有記者證,也不代表可以自由採訪。她認為,這種逐步收緊的政策,無疑是新聞自由的退步。戴晴又指出,近年來不僅是記者,維權律師也受到很大的壓力,不過仍然有良知記者和律師繼續堅持。
戴晴說:公布這個名單有什麼用?現在我們還天天還在新浪、騰訊、網易(看新聞),這已經成了普通人的生活一部份了。所以就等於對這些有良知的記者,又給他們增加了一道必須給你發的"通行證",才可以做採訪。所以從新聞自由角度來講,有這樣的東西又倒退了一步。
記者問:8日是(大陸)記者節,對於你來說怎麼看?
戴晴回答:就是心裡很難過,我自己在89年被抓後拘留了10個月,10個月以後我回到我服務的報社,第一件事情就是沒收我的記者證。當時的感覺就是記者在中國,特別是最近幾年,記者和律師在中國的社會轉型中,堅持正義、保護民眾利益這方面,是走在最前面的。我們心裡對他尊敬,也有對一線"犧牲"的記者哀悼。我們作為曾經的老記者,非常佩服他們。
國家網信辦有關負責人向媒體表示,新聞網站發放的新聞記者證,與傳統媒體發放的記者證相同,具有同等的權利,也具有同等的責任和義務。不過因為商業網站不具有新聞資訊採編權,因而暫時不考慮向商業網站發放記者證。
該負責人又指出,目前正著手建立網路新聞資訊從業人員的職業資格准入制度,由此來規範和管理網站的編採人員,以保證正確的輿論導向。
江蘇省南京市公民記者孫林反駁說,大陸當局為箝制新聞輿論的導向,才制定政策收緊。孫林認為,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不能把所有事情都封鎖。
孫林說:現在為了扼殺話語權,而組織了很多五毛出來封殺,但是在瞬間的時候不可能完全給封殺。只要有發出來的消息讓國外知道,消息就在不斷地擴散,儘管封殺得再緊,但是網絡是非常強大的。
去年10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聯同國家互聯網資訊辦公室發佈了關於新聞網站記者證的通知,指出申請新聞記者證的網站,必須具有相關的條件,例如其網站影響力、股權構成、採編人數以及是否受到主管部門處罰等因素,確定發證網站名單,按照成熟一批、核發一批的原則,及時核發記者證。
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統計資料,去年7月15日開始註銷當時持證的25萬8千多名記者的記者證,然後再換發新版記者證。截至目前,仍有近3萬名記者正在申領記者證。
在已獲取官方發出認可記者證的記者中,從事報紙記者8萬2千多人,任職電台電視台的記者接近12萬人,通訊社記者2千6百人,在新聞網站任職的不到一千兩百人。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