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母親﹕新領導人要面對六四歷史

0:00 / 0:00

天安門母親趁兩會即將召開向全國兩會代表致公開信,再次呼籲平反六四及公正解決。丁子霖指,六四事件已經24年,新領導人必須面對歷史。(海藍報道)

該封公開信由123名六四遇難家屬簽名,並附有32名去世難友的名字。天安門母親發起人丁子霖週四(28日)表示,公開信的目的是希望全國兩會代表,敦促以習近平為首的新一代領導人,公正處理六四問題,不能像前幾任領導人,一直把六四問題壓下去,一壓便24年,現在是結束的時候。自十八大以來,他們密切關注新領導人的言行,有期待、敦促、提醒及批評。

丁子霖又指,十八大召開時,習近平首次公開講話,他比較說實話,大家印像不錯,但當時她認為要"聽其言、觀其行"。幾個月後,習近平在南方講話,提及對蘇聯、東歐的態度,令人感到吃驚,說明他是個矛盾的人,一方面說關切老百姓,另一方面則說要汲取蘇聯解體的教訓,因此她不能沉默,要批評他。誰都明白蘇聯解體走向民主,這是世界潮流,六四開槍鎮壓,中國維持一黨專政。

丁子霖認為,今天的領導人不能對六四態度曖昧,必須給予明確態度,你認為當年李鵬及鄧小平的鎮壓,是經驗還是教訓。她說:所以我想這封信,主要是提醒兩會代表,要敦促以習近平為首的領導人,必須要面對六四,要給出一個正面的,明確的答覆,這個蓋子不能繼續捂下去。

就兩會代表年青化,不了解當年六四的情況,丁子霖指,他們可向家長、老師等查問,或向天安門母親了解此事,她對這批年青代表寄予厚望,他們不應像以往的代表,從不回覆天安門母親的公開信。

公開信指,中國必須推行政治改革,但這絶對不是一黨專政下的改革,否則回到改革開放前三十年,要改革必須解決六四問題。回想當年的天安門民主運動廣場上的要自由、要民主,及反官倒、反貪腐口號,今日,兩個問題不僅沒解決,反而加劇,因此要政治改革,必須朝着天安門民運的方向走。

公開信提出三個訴求,全國人大委員會組成"六四事件"調查委員會,並向全國交代調查結果,包括公開死者名單及人數。另外,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對並通過的"六四事件受難者賠償法案",依法賠償,並責成檢察機關立案偵查,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