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於本月起測試一套包括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通用無線分組服務(GPRS)、及指紋辨識系統,對接受社區矯正的服刑人員進行管理、跟蹤和監視。接受矯正的人員被要求隨身佩戴相關設備,與監管人員進行溝通和交流。監管人員通過系統可以準確地確認被監管者位置和身份,一旦超出活動範圍和行蹤不正常,就發出警告,避免接受矯正人士再度違法。
該系統現時在北京市的幾個街道及社區進行測試。如果順利,將推廣到全市範圍。
記者致電負責有關措施的北京司法局監獄勞教工作聯絡處查詢,但工作人員表示所有負責人外出開會﹐明天下午才回來。
北京維權律師江天勇認為,社區矯正的方式原是值得推廣,執行方面亦有規定,但強行要求受監管人配戴監控器,有侵犯人權之嫌。他說﹕一般來說,你需要定期報到,超越一定的範圍要請示等,但無法律授權某機關在人身上安裝東西,隨時跟蹤你,在沒有法律依據下,剝削他更多的權利,有侵權的成份。
江天勇說,有關的系統除了追蹤受監管人的位置,假如還加上錄音,錄像,就更是侵犯他們及其他人的私隱。
因上訪曾被處以勞教的上海訪民陳恩娟擔心,當局會借此進一步監控及打壓訪民及維權人士。她說﹕現在開兩會等都會對我們訪民監控,非法跟蹤、監控、拘禁,現時他可以利用這個,給訪民隨意安一個罪名,說你要接受社區矯正,安裝這個東西,他就可以明正言順的24小時監控你。
因參與民主運動曾被判刑15年的北京人士劉京生,現時仍在接受社區矯正,他表示,當局在未有法律依據的情況下,進一步剝奪受監管人的權利,他認為絕對不能接受,他相信當局推出有關的措施,是要在奧運前加強監管。他說﹕估計這個跟奧運有關係,因奧運,北京當局近期已出動很多亂七八糟的規定,中國做事不是按法,而是按當時的政治氣候,想在奧運前收緊一些。
社區矯正是服刑人士無需與社會隔離,而是利用社區資源接受教育改造的方法,北京於2003年引入社區矯正制度以來,至今接受矯正的服刑的人有數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