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的記者據多間內地公司及監管機構的記錄指,溫家寶的家人,包括他的母親、太太、兒子、女兒和弟弟,在其出任總理期間變得相當富有。
報道稱,溫家寶家人的投資範圍涉及銀行、珠寶公司、度假村、電訊公司和基礎設施項目,而這些公司資產由海外投資工具或複雜的持股結構持有。溫家寶的家人的名字被隱藏在有關公司層層的伙伴關係之下,這些關係包括朋友、同事和商業伙伴。
《紐約時報》舉出其中一個例子,指他的親戚和朋友等人以合夥伴形式合共控制的中國平安保險公司的股份,總值高達22億美元。溫家寶的90歲母親,5年前也在平安保險有一筆投資,總值1億2千萬美元,而一名寡婦如何能累積如此財富,無從知曉,甚至不清楚她自己是否知道名下擁有這些資產。不過,這都發生在其兒子晉身成為中國領導精英層之後,溫家寶先在1998年成為副總理,5年後再成為總理。
報道又指,溫家寶一些家族業務獲得國企的財政支持,其弟弟溫家宏的公司,更獲得政府超過3000萬美元合約及補貼,處理內地多個大城巿的污水及醫療廢物。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周五指摘《紐約時報》的報道是抹黑中國,別有用心,並拒絕回應報道會否影響中國反貪工作。
深圳維權人士張津郡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中國改革30年以來,現在國內的經濟已變成權貴的資本主義。中國有幾個大家族,大家族下有若干小家族,他們這些利益集團已經把中國各個產業瓜分,剛被黨政處分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也積累了不少財富。
張津郡指出,海外媒體對溫家寶家族財富的報道,表明了中共十八大前夕,黨內的權力鬥爭激烈。他說:"溫家寶總理從形像上一般都比較正面,但現在竟然《紐約時報》有這樣的報道,我相信可能是表明十八大之前,黨內的爭權鬥爭比較激烈。我們在國內也有注意到,前不久比方說像江澤民和李瑞環的尚在領導人都紛紛拋頭露面,這種都是中國特有的政治現象,由於這個海外報道不會傳到國內讓廣大民眾所知,所以對十八大的影響,我個人認為從民眾層次來說,影響是有限的,但對高層來說,也許會成為溫家寶政敵攻擊他一個工具。"
另外,美國智庫布鲁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e) 週四發表報告,指即將接任中共總理的李克強,其弟弟是李克明是國家煙草專賣局副局長﹐而中國從煙草並中每年收取達六千億元,政府難於監管有關行業,為免利益衝突﹐報告認為李克明應辭去有關職務。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