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直属中国中央或地方政府的国企,都受债券投资者青睐,因为总算是有国家的无限支持。但最近,接连爆出有国企债务违约,投资者开始怀疑,中国国企是否仍然是最稳重的投资对象。
标普全球评级公司周二(14日)公布,青海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未能支付1月10日到期的美元债券利息,预计该公司在5个工作日的宽限期内也没有能力完成支付。在目前的负债状况下,该公司无法支付利息,因此标普将此事件视为一般性违约,将青海省投的长期主体信用评级及其优先无抵押债券的债项评级从“CCC-”下调至“D”。
标普称,该利息系青海省投将于2021年7月10日到期的3亿美元债券的利息。由于该债券并未约定具体宽限期,标普根据其评级准则采用了五个工作日的推定宽限期。标普称,青海省投没有财务实力来及时且足额地完成债务偿付,因此评估青海省投的违约为“D(违约)”而非“SD(选择性违约)”。
目前,青海省投有三笔未到期的境外债券,共计8.5亿美元:3亿美元,2020年2月22日到期;2.5亿美元,2021年3月22日到期;3亿美元,2021年7月10日到期。
青海省投未能如期支付2021年7月10日到期的3亿美元债券利息的违约事件导致该公司其他两笔债券发生交叉违约。违约事件发生后,其他两笔美元债券的持有人可能会书面通知发行人,要求其偿付本金和即将到期但未支付的利息。如果要求提前偿付的债券持有人所持债券金额占未到期债券本金总额的至少25%,则青海省投就需要提前偿付该美元债券的所有本金与未付利息。
去年4月爆发财务危机的大型国企集团“天津物产”,在2019年11月下旬也被揭发无法偿还5亿美元(约38亿港元)债券,被称为20年来最大国企违约。这间天津最大的国企,曾登上前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第132位(上榜国企第32位),但负债近2,000亿元(约2,225亿港元),除已经违约的5亿美元(约39亿港元)外,还有最少15.5亿美元(约120亿港元)的债券将陆续到期,其主要投资者已经同意,接受公司的“折扣”还款方案,最少的一款债券只能获37%还款额,投资者损失严重。
责编 胡力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