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周二发表题为<“制服团体”缘何受港人追捧?>署名文章,指“香港青少年军总会”成立,再次将“制服团体”这一个香港文化中不能不提的重要元素拉入人们视线。
文章表示,港英统治150年,英国文化在香港落地生根,“制服团体”便是其中之一,香港不少“制服团体”在建立初期,便是直接附属于英国的相关团体。
文章特别提及有百年历史的“童军总会”,指这个成立于上世纪初的总会,仍然活跃在港人的日常生活中,是全港影响力最大的青少年制服团体,而现在“香港童军总会”有10万大军,“一个世纪以来,伴随着每位青年代代成长”。
文章又说,香港近年推动教育改革,强调青年人多元化发展,教改后的高中课程包括“德育及公民教育”以及“社会服务”,这些都跟制服团体有了很好的连接,制服团体也成为香港青少年与内地亲密接触的有效途径,“港府投放不少资源,为年轻人提供到内地和国外学习锻炼的机会。近年成立的香港青年服务团,招募和资助年轻人到内地贫困地区服务6到12个月。港府希望通过此举鼓励年轻人了解内地、丰富人生、服务社会”。
不过文章强调,了解内地不是“洗脑”,称了解国情有助香港年轻人更好地找寻人生定位、拓展事业视野空间,“有大中华情怀的香港年轻人、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年轻人,无论是对于香港未来的发展,还是对于化解『融合之痛』都大有裨益”。
文章反击,有香港媒体把港人对于制服团体的追捧,称之为“制服诱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港人对『制服诱惑』的热情,不妨视为一种公民运动。而制服团体也成为推动青少年无缝完成从青年学生到有为青年蜕变的重要社会力量”。(责编:胡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