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计局陆续公布各省市截至去年11月的收支情况,数据显示,不少富裕省市也出现了严重财政赤字。多个地方政府已下达命令,立即收缩开支。
在最新的统计中,连上海市都出现超过400亿人民币的财政赤字,天津市赤字逼近700亿,北京市也超过1000亿。赤字最严重的是四川和河南省,超过了5000亿元。
深圳目前仍未有上赤字榜,但据第一财经记者报道,中国最不差钱的地方,大概就是深圳。这个“弹丸”之地,去年公共财政收入逼近1万亿元,达9424亿元,每平方公里产出财政收入领跑全国大中城市。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3773亿元,增长6.5%,明显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即便如此,深圳今年也更加强调过紧日子,除了民生等刚性支出、重点领域支出外,削减其他支出毫不手软。
深圳市财政局近日举办新闻通气会表示,除教育、卫生、社保、科技、粮油储备等领域支出以及保工资的刚性支出外,市财政局将督促预算单位将其他基数项目全部纳入压减范围,按政策一律压减10%,减少支出9亿元。
不仅如此,深圳对预算项目审核将更加严格,除了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实施的项目,以及涉及重点民生、安全生产、机构运行等刚性支出外,其他新增事项原则上不安排。
因此,2020年,深圳各单位申报新增项目经费829亿元,审核后安排642亿元,这一数据与去年相比减少78亿元,压减幅度接近10%。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预算研究中心主任王雍君教授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 “深圳大幅压减支出可圈可点,释放了一个清晰明确的信号:即便不差钱的地区,也需要并且其确实在动真格地实施大力度的减支政策,更何况其他财政困难的地方。”
压缩开支成各省市首要任务
压减非刚性支出,过紧日子,的确已经成为绝大多数政府共同的选择。
比如,武汉市财政局要求,2020年各部门单位基本支出中一般性支出一律压减10%以上,部门预算项目支出一律压减15%以上。
呼和浩特市财政局更是要求,对部门一般性支出按照20%规模进行压减,一般性支出中的“三公经费”按照30%规模压减,一般不再安排因公出国境经费。
一般性支出主要指的是预算单位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等支出。
但政府压缩支出并非易事。有地方财政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压缩其他部门支出其实就是动了它们的“奶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实践中,一些基层财政部门也反映,不但压减支出十分困难,反而要求追加预算的项目非常多。
责编 : 胡力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