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这次“全面改革”的主体?这是我需要弄明白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问题。因为这是决定改革好、坏、成、败的关键。
12世纪王安石的改革已被证明是个悲剧。他是好人,忠君爱民……。他一心维护宋王朝的稳定,他善良地认为老百姓自然而然会得到红利。他亲自作出了改革的顶层设计。谁是改革者?王安石。谁是被改革者?腐败的官吏。谁是改革的得利者?应该是老百姓。但事与愿违:老百姓在改革中不仅没有得利,而且不胜其苦;被改革的官吏在改革中发现和创造了腐败的新大陆;王安石最后不得不下野。
失败的原因是“歪嘴和尚”(腐败的官吏)把改革的“真经”念“歪”了。王安石知道有“歪嘴和尚”吗?知道,但除开旧的反对改革的“歪嘴和尚”,还有新的正在积极参与改革的“歪嘴和尚”,王安石能有什么办法!老百姓知道吗?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反正按照顶层设计,老百姓没有能动性,只有安分守己服从领导的被动性,无权反映真相,无权提出诉求,无权揭露和罢免“歪嘴和尚”,无权影响改革进程。这是九百年以前的渔樵閒话。它会在现实的中国重演吗?
三中全会决定有关“市场”的内容,确实存在着“人”。按照《决定》,“人”在这个市场体系中,将是自主的和自由的,将有权自主经营和公平竞争,有权自由选择和自主消费,有权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这在毛泽东、陈云、邓小平眼里,无疑是可怕的资本主义;但是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原理,这才是他们所梦想的“自由人”在经济上的“联合体”。
於是我进一步读《决定》的其他部份——政治、军事、反腐、文化、信息、舆论、网络、“社会治理”。“人”渐渐淡出,“党”的地位和作用相应强化。我大概读懂了:这次全面改革的主体,虽然在纸上谈兵的沙盘上已经在第(60)条中被规定为“人民”,但在生活中很可能会落实为中共各级组织和大大小小的干部。按照斯大林,特殊材料的制成品将会自觉自愿拿起手术刀,割掉自己的肉瘤。
“如果不依靠中共的组织和干部,岂不天下大乱?”要是撇开现存的机构,岂不变成“另起炉灶”?岂不成了“造反”而不再是“改革”了?
这是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困於这个难题的人,大概不太瞭解“主人”和“公仆”的区别。“主人”和“公仆”不一样。“主人”可以不动手,但必须动口,必须明确表达作为主人的喜怒哀乐。“公仆”可以不动口,但必须动手,必须努力实现主人的嘱咐。因此,考察谁是全面改革的主体,主要的标志应该看舆论权属於谁,即改革的话语权属於谁。
《决定》第(38)条创造性地提出了“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和“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这种新创造的名词,照例无人能解。目前能够查到的最权威的解释大概属於刘云山,作为《决定》起草小组的副组长之一,他说:共产党必须“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因此可知,“舆论导向”也许不是民导,更可能是党导。同样,“话语权”大概不是民权,更可能是党权。这是最值得人们深思的。如果刘云山解释错了,希望他作自我批评。如果他的解释代表了天经地义,那就应该明确公示:舆论和网络收归党有,是党的领地;平民的权利是听话。五官之中,有耳朵就够了,眼睛嘴巴都很危险,必须自愿上缴销毁。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