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的主题是“十三五”。“十三五”是好的,因为它毫不含糊地昭告世人,中国要告别老路,走上新路。
过去,中国的市场和战场一样,由党和政府领导,领导的意志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十三五”将告别老路,走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的普世大道。
过去多个五年计划,使中国崛起为煤炭巨人,钢铁巨人,水泥巨人,建筑巨人。“十三五”决定“去产能”。经济的结构、规模和速度,将主要依靠国内平民的消费来拉动。这也是普世公认的正道。
过去,在“发展是硬道理”的鞭策下,硬梆梆的GDP压倒了听任宰割的大自然。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地污染。森林萎缩,草原萎缩,耕地萎缩。人的生存环境全面恶化。“十三五”将与此诀别,走上理性的、可持续的绿色之路。
过去,有武装镇压撑腰,有“先富起来”鼓劲,有权有势的人以疯狂的速度,在全国筑起了贫富悬殊的高墙。中国社会因此濒于断裂。“十三五”将改弦更辙,使中国成为全覆盖的没有死角的无贫国。
我因此希望“十三五”的基本内容能够完满实现。我不愿意看到这些信誓旦旦的晓谕沦为欺人之谈。
怕不怕“境外敌对势力唱衰中国”?那是无稽之谈。偌大的中国经济体,已经融入地球村,和其他经济体血脉相通。中国经济如不转型,固然是全球的隐患;中国经济如果崩盘,也将使全球蒙受灾难。金融巨擘学界名流之所以时不时发出防止“硬着陆”的警告,不是企图“唱衰中国”,而是根据经验和预测,表达了恨铁不成钢的殷忧。中国和世界上其他经济体是互相依存的命运共同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谁愿意唱衰中国?谁能够唱衰中国?其中的道理,小孩子不懂,政治家应该懂。
对“十三五”有各种不同意见,很正常。老路走惯了,对新路不适应,很正常。有妄议,有牢骚,也是正常的。从统制经济到市场经济是个大变动,有选择,有竞争,有淘汰,利害得失的不断变动是必然的,它会不断出现,需要不断寻找新的平衡点。这是市场常态。市场是和平的领域。买卖是自愿的行为。强买强卖,仅见于兵荒马乱的衰世。市场制度下生成的矛盾,靠枪炮靠强迫都很难解决问题,必须靠有关各方自主谈判协商,靠讨价还价,靠释放善意,靠相互间的让步、容忍和妥协,不断探索新的平衡点,达成协议,签订合同。谈判才是市场行为;亮剑、压制和围剿,不是市场行为。正如实验、质疑和论辩是学术行为一样,达成市场交易最常见最普遍的行为,非谈判莫属。持各种意见的公民,都不是敌人,都是社会的主人,我以为。
也许我错了。但客观上存在着一系列无法回避的必须有明确答案的问题。比方说:
- 谁是“十三五”的主体?
- 对“十三五”有不同意见的公民,还算不算“十三五”的主体?
- 破产的或盈利的企业家,失业的或在职的职工,报道他们的处境和诉求的记者,受他们委托的律师,以天下为己任的公共知识分子,到底算不算这个共和国的公民?他们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宪法和政府到底肯不肯出力保护?
- 如果不实施宪政,请问还有什么东西,是能够保证“十三五”正常有序运转的最高共同规则?
- 如果拒绝在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上举行协商对话,请问何以妥善摆平社会各不同群体之间经常产生的不同要求?
- 除开建立在普世公认的文明成果的基础之上的公民社会,请问,还有什么可以和市场经济水乳交融的社会形式?
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有正确的不吞吞吐吐的答案。如早有定论,请公布周知。如尚无答案,请研讨。
我有两种相反的感觉。如果今后五年能够一步步趋近公民社会,那么,实现“十三五”基本内容就有很大的可能性。这是一种感觉,一个梦。
另一种感觉是,如果打着“十三五”的旗号却和公民社会背道而驰,虽然不难赢得面子,势必彻底丢光里子。统计捷报照例会及时传遍天下:2020的GDP,铁定无疑一定是2010的翻两番。至于作为里子的全部基本内容嘛,长官意志大概依然如故,经济结构难免畸变加剧,生态恶化于是无法收拾,占居民25%的穷人只得到1%财富的社会危机势必变本加厉。那就会是另一种感觉另一个梦了。
不同的选择,不同的梦。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