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刘荻)

0:00 / 0:00

探讨现实的本质的科幻小说和电影数不胜数,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黑客帝国》和《盗梦空间》等。

我们所处的世界真实吗(《十三度凶间》)?我们是不是“钵中之脑”(《黑客帝国》)?他人真实吗(《楚门的世界》)?我自己、我的记忆真实吗(《全面回忆》)?这些都是长久以来一直折磨着人们的头脑的哲学问题。

究竟什么是真实?如果我制造了一个在各个方面都和人一模一样的机器人,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把它当作真人来对待呢?杀死这样一个机器人是不道德的吗?这是科幻电影《伊娃》所探讨的问题。波兰科幻作家莱姆也在作品中讨论过这一问题。按照经验主义的原则——如果一个东西长得像鸭子,走路像鸭子,叫起来也像鸭子,那我们就把它叫鸭子——一个在各方面都与人无异的机器人应该被当成人看待。这也是图灵检验的原则——如果一个机器人能让人相信它是人类,那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有思维的。
那么世界是不是真实的呢?换句话说,当我们在谈论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时候,我们究竟是在谈论什么?我们为什么不愿生活在虚拟世界中?因为虚拟世界是一个有限的世界,就像电影《十三度凶间》中那样,只要你走得足够远,就会发现世界的边界。在虚拟世界中,你所能做出的选择都是程序事先设定好的,你并不能做出真正的自由选择,你无法发现和创造程序中没有的新东西。从这个角度来说,电影《十三度凶间》其实是有很多bug的:如果虚拟城市中的人们像我们一样拥有自由意志,一定会有许多人想要离开这座城市,想要与其他城市的人们联络或者做生意,也会有人从事科学研究,这样他们很快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不是真实的。

《十三度凶间》和《黑客帝国》中的虚拟世界都是建立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虽然我们生活在虚拟的2013年里,但是过去确实曾经存在过一个2013年,我们确实使用公元纪年,我们确实生活在地球上,确实是人类。这些都还是真实的。我们不是那美克星上的某种奇怪生物,知道这一点至少能让我们稍许安心一点。

那么,历史有没有可能是凭空虚构的呢?要知道,真实的历史是无数人行动的结果而不是少数人设计的结果。社会之所以是今天这个样子,也是长期演化而不是什么人设计的结果。要想凭空虚构一个完整的历史,创造一个完整的社会,即使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也是异常困难的。

有没有可能我周围的一切都是虚假的?或者就如笛卡儿所说,除了自己的理性之外,其余的一切都是值得怀疑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只要反思一下:我的理性从何而来?我思考使用的语言是在社会中通过学习而掌握的,我的理性是与语言和文明一起演化出来的,理性不可能独立于世界而存在。如果“世界”是虚假的,那么我的理性也是不可靠的。这就像在梦中一样:在梦中,我们可能会坚信1+1=3,或者其他不合逻辑的东西,因此我们也就无法使用这种不可靠的“理性”来怀疑梦境的真实性。

当然,最终我们无法排除一种可能性,那就是一个能力远远超出我们想像的力量(你可以认为它是神,也可以认为它是魔鬼),创造了一个看不到边界,在各个尺度上都具有真实性,每个人都能做出自由选择,能够不断发现和创新,同时有着长期演化形成的真实历史、语言和文明的虚拟世界——但是这样一个世界,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认为它就是真实的呢?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