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诚赴台的启示(王丹)

0:00 / 0:00

陈光诚访台,正好赶上两岸签订服务贸易协定,引起台湾朝野一片喧哗之际。这个时间点虽然不是他选择的,但是对於他的台湾之行来说,确实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因为可以更加彰显在他的来访上体现出的一些启示:

首先,作为一名国际知名的维权人士,陈光诚所到之处,有鲜明的“中国人权问题”的象徵意义。而“人权”,或者人权问题背後凸显的中国的政治模式问题,是目前两岸关系中最为敏感,也最为具有攻防性质的议题,更是被刻意忽略的议题。

从服务贸易协定的签订看两岸谈判,最吊诡的就是,台湾这边都是用WTO框架,贸易对等原则这些思维来谈,可是中国那边一切都是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按理说,这根本就应当是鸡同鸭讲。然而,两边居然就讲到一起去了。明明是以政治动机为目的的经济谈判,难道真的会有人天真地以为,可以一厢情愿地用经济思维来进行吗?陈光诚来台湾,在公共场域为中国的人权问题发声,希望可以提醒台湾社会:在两岸关系和中国问题上,没有纯粹的经济问题,中国的政治模式所带来的问题是台湾不应当视而不见的。

而对於陈光诚来访的处理上,官方的低调与民间的热烈期待形成的落差,也再一次让我们看到,在既有的两岸互动平台上,相当一部分台湾的民意还只能通过民间的活动方式呈现出来。我认为这是未来台湾内部关於两岸关系发展方面的矛盾焦点。这个焦点,经由陈光诚的来台,进一步凸显出来。

其次,陈光诚来台,代表着两岸公民社会的交往的进一步发展。从这一点出发,我也认为,马英九总统见不见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台湾的公民社会,如何对陈光诚的来访做出回应。

诚然,陈光诚一个人不能完全代表中国的公民社会,但是他的符号意义是明显的,那就是:在中共的强力维稳的背後,一个正在崛起的公民社会正在逐渐积聚力量。当陈光诚还被围困在山东家中的时候,全国的维权人士围绕救助陈光诚,成功地进行了公民反抗的演练。陈光诚最後传奇般的逃亡,更是展现了公民社会已经具备的行动能力。台湾的公民社会,是否对此有明确的认知和深入的了解呢?如果没有,就会在两岸公民社会的交往方面产生两个负面影响,一是找不到对话的对象,不知道中国公民社会的具体成分在哪里;二是对中国未来民主的发展持悲观,甚至狐疑的态度,进而影响到支持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意愿。

因此,希望这一次陈光诚来台,能够在台湾的公民社会引起新的讨论:中国是否已经出现了公民社会?中国的公民社会力量何在?两岸公民社会的互动与对话要如何进行?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