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我跟天安门,算是血脉相连了。这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一九八九年,我们曾经在那里与中共进行了一场世纪大对决,我们这一代人的梦想与青春,我们的希望与悲伤,都与天安门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也是因为,这个世界上,肯定没有人在少年时代居住的地方,比我离天安门更近的了。
我母亲从北大历史系毕业之后,就被分配到革命博物馆───现在的国家博物馆───工作,紧邻着天安门广场。我小学的时候,举家搬迁到博物馆里的员工宿舍居住,从住家穿过博物馆大厅,就是天安门广场,几步之邀。可以说,我是在天安门广场旁边长大的小孩。
在我的少年时代的记忆里,天安门广场并不是那么的神秘庄严。春天来了,我和宿舍大院的小伙伴们最喜欢去天安门广场放风筝,天上飘荡的风筝与人民英雄纪念碑齐高。夏天的时候,吃过晚饭,我父母经常带我到天安门广场散步,凉爽的风驱散了积蓄了一天的热气,我有时候干脆就躺倒在砖地上,几乎入睡。后来到了大学时期,也曾经与同学在夏夜在广场上闲逛,纵论古今甚至是触探感情世界。回顾过去,我记忆中的天安门广场,是充满了生活气息的地方,是普通人休闲的场所,在整个八十年代,天安门广场,是一个让人松弛的地方。这同时,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特点:国家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没有那么紧张,政府自己也没有那么紧张。
时间过去了二十多年,天安门广场,这个我如此熟悉的地方,现在变的如此陌生,如此气氛紧张。从很早以前开始,广场上就已经是便衣警察林立,游客还是如织,但是一举一动都在监视的目光下。“十八大”前夕,还传出规定,车辆经过天安门广场,不得摇下车窗。而最近,天安门广场的安全戒备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也创下了一个新的中国纪录:地铁的天安门东,天安门西两站,比照飞行安全规定,设立金属探测门。旅客进站,人要通过安检机,随身的包包也要通过X光机检验,之后才能刷卡进站。今天的天安门广场,完全可以用八个字形容:戒备森严,如临大敌。
天安门广场从松弛到紧张的变迁,是非常形象的例子,凸显的是政府心态的变迁,也反映出社会危机程度的加剧。我们当然知道政府为什么这么紧张:上访民众会举牌抗议,疆独激进份子有可能设置汽车炸弹,法轮功成员还曾经在这里自焚等等。但是我们还是要问: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二十多年,国力增强,国际地位崇高,为什么政府却越来越有理由紧张?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社会并没有更加和谐稳定,这中间难道不是出了什么问题吗?我们也要问那些羡慕中国崛起的人:你愿意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国家,那里GDP总量已经接近世界第一,但是到自己的首都的核心广场去散步,都要过一道安检门吗?
我们更要问:即使是一个人,长期神经紧绷,疑神疑鬼,也会有精神崩溃,歇斯底里的一天。一个政府,难道就不会吗?而这个问题,其实更为严重,更加令人担忧,它只是还没有发作而已。
总之,当天安门广场成为禁区,我们就知道,一个动荡的时期已经开始了。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