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限制对外发言 艾未未回家仍不自由(图,视频)

和外界失去联系长达八十一个日夜近两千个小时的北京艺术家艾未未,星期三晚上回到自己家中。他告诉本台正「取保候审」,不能接受访问。外界要求当局尽快释放其它因艾未未而被带走调查的四名工作人员及好友。

0:00 / 0:00

视频: 艾晓明访问艾未未(vimeo.com/记者心语提供)

北京艺术家艾未未自今年四月三号在北京首都机场「被失踪」超过80天后,星期三深夜回到办公室兼住家草场地。本台记者当天晚上约十一点半接到艾未未姐姐高阁的电话短信,获悉艾未未已回到家中,记者立即致电艾未未本人。
记者:你什么时候出来的。
艾未未:今天晚上,刚出来不久。
记者:你在里面是怎么样的。
艾未未:我不能接受任何采访,不能说任何事情。

艾未未星期四早上与在家门外守候的中外记者简短交谈,从香港有线电视拍摄的画面中可以看到艾未未比以前憔悴,他重申正「取保候审」,不能接受访问。

艾未未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访问时表示,当局释放他的条件是要他不得与媒体或是透过Twitter等社群网站对外发声,期限「至少1年」。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说,艾未未现在仍被监视居住,不能离开北京,不能接触证人,也要定期报到。

艾未未的好友,北京维权律师刘晓原星期四在推特上表示:新华社消息没有说对他取保候审期限是多长,但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最长期限是一年时间。从监视居住变为了取保候审,说明案件是往“简单化”方面发展。没把案件再搞复杂化,也算是明智之举吧。

刘晓原星期四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可能一般公安机关认为你的案件还需要调查,规定期限内案子拿不出结论,可以采取取保候审,还有就是身体严重有疾病的话也可以申请取保候审,取保候审并不影响案件的侦查,也就是说这个案件还会进展下去,最后看侦查所找到的证据,并不是说取保候审案件就了结了。我认为这个案件从一开始没有消息,后面说是监视居住,最后转到取保候审,说明案件在往简单化发展,也没有变复杂化,复杂化的话就直接逮捕人了,最终的结果会是怎么样,现在不能完全肯定,我个人认为是往简单化,并不是复杂化。”

刘晓原表示,刑事诉讼中的取保候审,是指公、检、法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以保证其不逃避和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取保候审是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其适用对象是符合一定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艾未未今年四月初被当局带走后,引起国际高度关注,英国、美国、德国、加拿大、台湾、香港等地的官员政要以及民间团体、社运人士、艺术家都用不同的方式声援及呼吁;由国际的签名到大规模的游行,由地上的涂鸦到艺术家的创作,都在提醒中国政府必需尽快交待艾未未的下落。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今年4月发表《2010年度人权报告》时,特别点名要求释放艾未未;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也不止一次呼吁北京立即释放艾未未。艾未未取保候审后,德国默克尔总理对他重获自由表示祝贺。默克尔此前曾敦促北京当局释放艾未未,让他与家人会面,同时为其争取合适的法律顾问。

德国总理新闻发言人史特芬-塞伯特(Steffen Seibert)说,交保获释仅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必须在保障国家法制和司法程序透明的情况下进一步澄清对艾未未的指控。

艾未未工作室人员刘艳萍星期四表示,在被非法拘禁1935个小时后,艾未未于6月22日晚上11时回到家中。志愿者文涛已被绑架失踪第82天,出纳胡明芬失踪76天,设计师刘正刚被绑架失踪75天,司机张劲松被失踪75天,上述失踪被绑架人员仍下落不明。

刘艳萍对此表示:“我觉得他们应该是很快就能出来,我觉得现在就应该放出来,没有理由再关押他们。”

香港《苹果日报》,《太阳报》及《南华早报》星期四以艾未未回家置于头版报导。

香港时事评论员刘锐绍认为,中国政府此时容许艾未未取保候审,相信与七一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有关,近期多位大陆维权人士,包括赵连海和黄琦等都先后获释,相信北京当局希望藉此营造一个较开放及和谐的气氛,减低来自外界的压力。

然而,关于艾未未的许多关键字仍被“和谐”(被屏蔽)。本台记者星期四在新浪微博上无论搜索“艾未未”或“艾”或“未”或“未来”都一律出现“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搜索结果未予显示”。网友随后告诉记者就连胖子,爱神等字也受到牵累,无法出现任何结果。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驻香港特约记者心语的采访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