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00
周四上午,中共十八大正式在北京开幕。正当舆论普遍关注中共高层的人事动态和权力分配时。被誉为「中国经济学的良心」的吴敬琏教授,应「台北论坛基金会」的邀请,在台北发表演说,直言不讳的谈中国需要的经济和政治改革。
吴敬琏说,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经济固然成体系了,但是旧体制依然有强大的牵制力。旧体制的遗产,它集中表现在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以及国有经济在掌握国民经济命脉中,依然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所以不能说十四届三中全会要求建立的「市场经济」已经完全建立起来了。
吴敬琏以「过渡性」形容现今中国经济体制的特色。他说,在「过渡」体制下,中国经济的未来因素,是「改革开放,走向市场化」。但「过去因素」,则是强政府、大量的投资和依赖政府管控所实现的增长。他们的短期效果确实是立竿见影,但中长期它的问题和后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曝露得愈来愈多。
第一个曝露的问题,就是高铁。吴敬琏说,高铁建设,如果以结果论,当然很辉煌,可以是成本呢?做高铁建设原本是应该的,但铁道部是中国国内改革进度上最落后的一个部。用这麽一个体制去执行高铁建设,成果不错,但成本极高,腐败非常严重。
但吴敬琏表示,最近这一年,公众对于改革的认知,有良性的转变。愈来愈多的人开始认为,应该沿着七十年代改革的方向,经济上就是市场化,政治上就是法治化、民主化。使得中国的市场经济,真正变成一个现代的市场经济。建立在规则和法治基础上,这才是出路。
放眼正在进行的十八大,吴敬琏说,今年以来,改革的呼声高涨,而且不只学者,包括官员、企业家都认为,希望十八大,能够做出一个方针性的决定,重启改革议程,再次踏上改革之路。在这一个三叉路口上,看到了希望。
自由亚洲电台李潼台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