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物理系1952年至1956年入学的198人,只有100人毕业。他们中,有20人被打成右派;学生党员18人,有3名右派。其他学系右派的比例也相当高。方励之说:“大家都说北大是象牙塔,很多人进了象牙塔研究学问,为什么这么多人成了右派呢?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因为在中国近代史里,北大很特别,这个‘特别’就是像1910年代的北大一样,是西学东渐、西潮东渐的一个窗口,是新旧、东西各种思潮冲撞之地,你在生活中必须应付各种各样的冲击。”
方励之说:“到1950年代,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再有列宁、斯大林的布尔什维克革命论。尽管如此,自由主义的元素,在北大校园里到处可以感到。那个时候图书馆的书都是开架的,随便看。那时候最流行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自由主义。”
西学东渐,读人文学科的学生当然首先受到冲击,然而在当年的北京大学读自然科学的,比如物理系的学生,为什么右派的比例同样很高呢?方励之进一步解释道:“17世纪西学东渐,以利玛窦和徐光启为代表。到20世纪,西方新的图腾已经是原子弹了,我们中国还是华表。而当时流行的说法,就是一位对热力学第二定律一无所知的人文科学学者,和一位对莎士比亚著作一无所知的科学家一样糟糕。这是萧伯纳说的。当时学理科的人就去猛念非理科的学说。这样子受各种思潮的影响,脑子里各种状态互相碰撞,都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味道,想干一番事业。”
方励之谈到,当年的北大最早设有各种西方语言的教学,西方的思潮通过掌握外国语的师生,很快就被翻译过来在校园中传播,也成为西学东渐的推动因素。
方励之说:“北大的自由主义环境和教育,渐渐使我们看到共产主义与自由主义不能相容,特别是现代科学实证的精神和方法并非与中共的一两个政策相矛盾,而是与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根基马克思列宁主义难以相容。所以一批倾向自由主义的青年知识分子与共产党之间的离异或迟或早注定要发生,反右运动只是加快了离异。”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CK发自旧金山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