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土地财政,地方政府怎么办?(图)

中国《新京报》星期二刊登题为《放弃土地财政绝非不可承受之重》的评论文章。文章认为,中国地方政府依靠土地收入的大幅增加来维持财政收入的时代已“渐进尾声”,中国土地财政的所谓拐点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隐现”。如果没有了土地财政,地方政府怎如何度日?

虽然《新京报》的评论说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中国土地财政隐隐出现好的转变,但中国发展研究中心房地产研究所所长谢逸枫星期二在自己发表的博文中直白地表示,2011年中国土地财政全面破产。

中国地产经济学者陈真诚先生表示,他不反对《新京报》评论文章提出的“放弃土地财政绝非不可承受之重”的观点:

“因为所谓的土地财政其实说到底也就是近十年体现的比较多。这问题的原因是因为房价涨得太快了。最终房价上涨的原因就把它追究到了地价的上涨。地价上涨是因为中国的特殊的体制,地价的土地出让金最终在地方政府的手上。地方政府把土地出让金相当部分经营作为它的财政收入。其实还是一个预算外的资金。在这个情况下,大家就认为房价上涨,首先原因是土地财政。也就是说人们在土地上涨的环境里发怒或者房价对不满的时候,就认为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问题。”

什么是中国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有资料显示,土地财政一般包含二个部分。一是与土地有关的税收,如耕地占用税、房地产和建筑业等的营业税、土地增值税,等等;二是与土地有关政府的非税收入,如土地租金、土地出让金、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新菜地建设基金,等等。目前地方政府一方面重点征收的是房地产税和建筑税,高的已达地方税收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主要看重的是土地出让金,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的比重,已达百分之四十到五十,少数地方甚至超过预算内收入。

不过,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徐滇庆教授表示,让中国地方政府放弃依靠土地财政的愿望是美好的:

“我很希望他们都能做到,可惜他们谁都做不到。请问为什么地方政府要花那么多钱呢?而且我们都知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地方政府如果能够削减开支早就削减了,中央一再说要反腐败,怎么贪官越来越多?一再说不要搞楼盘管所,怎么越盖越厉害。这是不是口号号召就能做到的事情?地方政府它的开支不能削减,土地财政现在大家又不买地了。它怎么办呢?地方债务就顶到天上去了。现在窄口径是七万亿。中等口径是十万亿(统计局的)。中国人民银行估计呢地方债务达到十四万亿,GDP只有四十万亿。地方政府一旦走到了这个开销的水平,现在中国的公务员和老百姓的比例已经创造了中国从秦始皇以来的最高峰。你能裁掉任何一个公务员吗?实质问题是地方政府它由俭入奢难啊。”

不过,《新京报》的评论文章建议,地方政府应该主动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扶持实体经济和涵养持续水源的办法替代土地财政产生的收入。对此,徐教授表示:

“这些都是空话。请问实体经济那些东西生产的能卖得动啊?你以为地方政府卖土地财政那些县太爷,那些官员他就会喝西北风吗?不会的。所以我们要改变的是制度性的问题。而不是说你要良好的愿望,这个良好的愿望已经一而再、再而三的证明是不现实的。所以中国的宏观调控已经走到了它的极限。它把土地市场冷冻起来,可是另外一方面居民的收入一分都不减。银行的存款每个月都几千亿的上升。这个矛盾不解决,最后总有一天堰塞湖的水流下来,如果流到商品市场,物价暴涨,老百姓还要不要活了?流到房地产市场,房价暴涨,源头没解决,你去解决下面的东西。人生病了,拿个冰袋给他冰一下说他体温下降了,这是办法吗?在短期内确实体温下降了,冰袋一拿走,完了——高烧,要命了。”

中国有学者季铸星期二针对《新京报》的评论在博文中表示,中国各级政府廉价从农民手中夺取土地,转手高价卖出,从中渔利,这样不但获取土地转让收益,而且还获得GDP和税收等收益;然而,土地是有限的,依靠贩卖土地的经济和政治也是有限的。现在,在中国政府持续对房地产市场严厉宏观调控的同时,土地财政何去何从?一年前的今天,中国官方新华社曾刊登署名谭浩俊的相关评论文章。文章说“在未来的若干年内,地方政府是不可能放弃土地财政这一生财手段的”。不知这一评论一年后的今天是否仍然有效。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