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ney是微软研究院的一名高级研究员。在微软工作长达8年之久的他目前同时管理美国西雅图和中国北京的两个用户体验研究团队。
他是一名出生在新加坡的华裔,作为第三代移民,汉语并非他的母语。他非常乐意与记者分享自己在中国工作的见闻。他说:“我发现中国的年轻人对于新科技发展拥有非常开放的态度,在中国的工作让我接触了不同的中国人。中国的年青人也非常有意思,他们通过新科技产品来获取身份认同,来不断充实提升自己,并运用高科技产品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并期待同国际接轨。 正是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年青人这种对新技术的热情与接纳,中国在新科技融合方面表现突出。”
他同时表示,虽然中国的年轻人对新科技产品的热情非常高,但是由于中国年轻人的收入比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因此很多年青人依然无力消费一些新发布的科技产品。正是因为中国巨大的内部消费需求,而大部分消费者又没有购买力承担这些高科技产品,以及其它国家的一些消费者也因为中国“山寨”产品的低廉价格而选择购买中国制造,这些因素都为“山寨文化”的兴起提供了土壤和契机。
对于中国的“山寨文化”,Desney无奈的表示:“其实,微软公司一直治力于不断使高科技产品更便宜,使更多的人能够消费得起这些产品而努力,但是“山寨”在中国依然很强大。”对此他表示不解,因为Desney并不了解中国的“山寨”产品其实对于刺激中国的经济增长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中国虽然也有明文的法律规定来保护知识产权不受侵犯,但是在强大的经济利益驱使下,中国政府对保护知识产权进行选择性失明来维护其不断增长的经济利益。
此外,Desney谈到自己在中美两国同时管理两个用户体验研究团队时发现中美两国存在相似和差异。他说,“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文化方面,还表现在对于科技来源发展的不同态度上。在美国和欧洲,基础建设相对较好,人们已经习惯了有线网络的应用以及先辈遗留下的科技财产。当我们提到科技的时候,我们通常在思考下一步应该怎么做,目前的科技成就是如何在原有科技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在中国及印度等新兴国家,当他们提到科技的时候,并非从任何旧的科技技术出发,所以可以看到这些国家和美国以及欧洲的创新方式是非常不同的。”
除了这些不同以外,Desney表示在中国和美国,人们对手机的态度也截然不同。他说,“在中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手机是和周围人保持联络的首选途径,尤其是中国的年青人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大于世界其它任何国家的人,手机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美国的手机,电话等都有留言信箱功能,如果机主有事无法接听,拨打者可以留言,譬如,现在有人打电话给笔者,但是笔者正在跟别人交谈,那么我就可以选择先不接听电话,否则在美国文化中,因为接听电话而中断谈话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如果是特殊情况,遇到非接不可的电话,当然也有例外。Desney说:“虽然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以及对科技起源方面的问题拥有不同的态度, 但是在很多不同的文化里,把科技产品和日常生活相结合的过程是非常相似的。全世界范围内的科技应用,基本上以前所有流行过的或者目前正在流行的新技术及产品一定程度上都拥有一些功能,可以满足人们对信息及科技应用的基本需求。”
Desney还告诉记者微软在世界范围内都拥有自己的实验室,微软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把科技的新用途紧密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微软也看到中国的巨大市场及发展潜力,因为中国人对于信息和传播的渴求非常高,对于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也非常高。当被问及为什么中国人会有如此强烈的信息获取及传播的欲望,他说:“在中国有这种‘Leapfrog(竞相提高)’的概念。如今的中国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世界,看到其它国家存在的优势,自己想要做的更好而且知道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在这样的动机支持下,全力以赴争取发展机遇是非常有利的。这也是为什么微软能够审时度势建立研究所有效把握中国这个新兴市场带来的机遇,在中国的科技环境下探索适应本土环境的创新技术和产品。”
作为一名华裔,虽然在外表上跟普通的中国人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但是由于受不同文化的影响及环境的熏陶,他表示自己在中国的工作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他说:“在美国,基础设施已经相当完善,然而在中国,相对而言,还比较欠缺。我们重点关注的领域有教育,医疗卫生保健,以及如何把微软的移动通讯设备扩展到中国市场。此外,在中国,外语学习也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因为许多中国青少年在学习外语。因此,我们也着力建设各种翻译服务,提供更多学习外语的机会和平台。”
除了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对其工作带来挑战以外,Desney也告诉记者,“由于中国信息共享的不同以及中国社会集中控制文化,使得微软很多在华项目变得非常棘手,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我不便评论中国的审查制度,以及其它和政治,文化相关的问题,但是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我们的一些工作需要在别的国家进行。”至于是什么样的工作,Desney并没有具体详述。但他进一步阐述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自己所应做的就是了解中国当地情况,设计出个人以及整个社会所需要的新的科技产品。他说:“既然我们一开始决定把握机遇,接受挑战,无论这个过程会有多漫长,我们都会一直做下去。”
Desney不仅在教育及移动通讯等领域有所建树,电子医疗记录也是他工作范畴的重中之重。当被问及是否在中国从事过电子医疗记录方面的工作以及中国民众对于隐私和信息的不同态度对其在华研究和工作有何影响,他说:“我们还没有在中国进行相关的工作,但我们期待在未来的几月以及几年内把工作重点放在电子医疗记录上,我自己在亚洲长大,我了解亚洲人与西方人对于隐私问题的态度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即使美国和欧洲如此注重对隐私的保护,人们仍然一直在隐私和价值两者之间不断作出平衡和选择。尤其是当价值对于人们的需求已经远远大于隐私给人们带来的影响的时候,这种取舍就会变得更容易,因为人们更倾向于放弃个人隐私而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价值。”
但是,他同时强调,除了隐私以外,医疗记录在中国的实现,比美国要面对更多一个难题,从绝对数量上来看中国的确拥有很多医生,但是鉴于中国人口规模大,从平均数量来看,中国的医生和医疗保健提供者依然非常短缺,尽管如此,他们依然认为挑战与机遇并存。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凯琳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