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划为电影界立法, 将禁止13种内容

中国政府星期四表示,它正在计划加紧已经相当严格的电影检查制度,以禁止电影中出现反政府内容和宗教狂热信息。

0:00 / 0:00

中国国务院法制办12月15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电影不得包含13种内容,包括违反宪法、危害国家统一、泄露国家机密、煽动民族仇恨、破坏民族团结、歪曲民族历史、宣扬宗教狂热损害、破坏社会稳定等。但该征求意见稿其并没有对这些概念作定义。

这项征求意见稿中的被禁电影内容比2002年2月施行的《电影管理条例》的10项被禁内容多了3项。新增被禁内容包括:煽动抗拒或者破坏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实施;宣扬宗教狂热,危害宗教和睦,伤害信教公民宗教感情,破坏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团结;宣传吸毒,渲染恐怖;传授犯罪方法;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或者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据中国媒体的报道,该意见稿中还对未经许可擅自在境外参展的电影做出严厉的处罚规定。违反者可被处以所得盈利20倍的罚款。此外,国务院法制办有关电影产业的征求意见稿还规定,境外组织或个人不得在境内独立从事电影摄制业务,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与境内企业合作拍摄。旅美中国媒体、文化事务评论人士李洪宽认为,中共一直认为枪杆子和文化阵地是维护权力的两大武器,因此中国政府要加强管制电影界也不出乎预料:

“据我了解老百姓现在对这个影视作品普遍不满主要的还不是中央电视台或者黄色暴力。主要的是内容太不值得一看了,完全是真正地歪曲历史。比如说在中国电视屏幕上已经晃荡了一、二十年的所谓长辫子戏,专门解释清朝的这点事儿,放了无数的影视作品,全是歪曲历史的,老百姓都看腻了。另外一些极端的像这些大导演都是拍一些非常空洞、虚无的东西,比如说像什么陈凯歌的《无极》、《满城尽是黄金甲》,完全无聊,完全空洞。所谓视觉的盛宴,不仅花了很大的钱,服装都是很辉煌,但是没有内容,内容都是荒诞的。老百姓真正值得一看的作品太少。真正的原因是共产党管得太死。第一天起共产党就把笔杆子表达的工具和杀人的工具当成同等重要来看,笔杆子和枪杆子共产党看得是非常牢的。它就垄断了这个东西。”

中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征求意见稿还作出其他一系列规定,如电影前的广告不得过长,电影院须安装电脑售票系统以防止票房弄虚作假,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电影,而且不再要求从事电影摄制业务的企业“有符合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认定的主办单位及其主管机关”。

旅美中国文化、社会问题观察人士谢选骏也认为,这是中国政府对文化产业全面加紧控制努力的一部分:

“中国的影视作品总的来说都是粗制滥造的,中国影视界包括媒体都还处在一种战战兢兢的自我约束的状态下的,中国的影视都是脸谱化的,概念化的东西。特别的假,都跟中国的新闻似的, 都是有一个模子在那儿的。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就是因为大家怕自由表达不小心会踩了地雷,所以大家都变得很公式化。中国的影视播映权都是控制在政府手里的。很多人通过这种关系找门路、拉关系然后获得一些影视的播出权然后跟广告参杂在一块儿,结果就造成了一种分赃现象,用这些粗制滥造的影视产品来分政府控制的影视平台的大饼。所以,这种情况之下影视作品就粗制滥造,搞一些穴头,包括暴力、色情这些东西。满足人低级的感官偷窥的这种欲望。这个表面上看起来代表政府和民间的看法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它利用民间的看法来达到自己政治上的控制。”

前不久,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受到官方整肃。中国国家领导人最近要求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弘扬社会道德风尚。

今年3月初,中国媒体报道,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提出建议,需要通过立法对电影中的暴力镜头进行严格限制,严禁电影中出现凶杀强奸场景。

当时的媒体报道援引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的话说,暴力血腥场面,很多成年人看了都会感到不适,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更是不言而喻。

报道以《让子弹飞》、《新少林寺》、《风声》、《秋喜》等电影为例,说明目前中国影片中的暴力镜头太多。比如在《秋喜》中有剪断手指、人趴在血泊里等让人头皮发麻的镜头;就连讲述方志敏生平的《可爱的中国》,开场近20分钟的战争戏中都不乏近距离射击将妇女背篓里的婴儿杀死、血浆汩汩涌出等场面。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芬尼和希望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