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呼吁人大立法平等对待非户籍儿童(图)

公益律师李方平和学者胡星斗本周向北京市人大递交公民提案,呼吁关注20多万北京非户籍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乔龙的采访报道

0:00 / 0:00

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第三次会议本周一在北京召开,第二天,李方平律师和北京理工大学的胡星斗教授向市人大递交公民提案,建议市政府加大对非北京户籍的新市民儿童的学前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并要求政府推动落实现有的公办幼儿园向这些儿童逐步开放,保障儿童平等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

李方平律师星期五对本台介绍了他对外省儿童学前教育的担忧:“公立幼儿园,他优先招收户籍儿童,很多新市民儿童他们没有办法去公立的幼儿园,这样的状况不但没有改变,我们看到海淀区政府新颁布的规划,仍然是排除了这些新市民的儿童,我们觉得这不是一个公平的教育政策”。

李方平律师是在北京执业多年的北京新市民,近年来一直在关注北京市非户籍人口的生存状况和受教育状况,也关注户籍制度改革的进展。他说,现在新市民儿童的出生率已经超出全市儿童的五成,说明北京将有五成以上的儿童会失去学前教育的机会:“但是我们也知道,新市民阶层里面,有绝大部分是属于中低收入阶层,他们如果要进入私立幼儿园的话,费用非常的高,如果公立幼儿园又排斥他们的话,他们很多人不能享受学前教育”。

李方平说,当局这种带有歧视性的政策与当局的教育远景,也是背道而驰的:“根据北京市各规划,‘十一五’期间要普及学前教育,就应该有政府的相关投入,因为北京的教育条例也规定,学前教育,政府、社会、家庭,还有学前教育机构,应该共同担负起责任”。他呼吁人大通过立法方式,扭转目前的学前教育政策。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曾多次就北京市非户籍人口子女的受教育问题致信北京市相关部门。针对近两年来各界反应强烈的儿童入园问题,李方平和胡星斗在研究北京市政府和各区政府增加公办幼儿园数量的规划时发现,这些规划没有对新市民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予以充分的考虑。胡星斗对本台表示,户籍平等是政府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如果没有户籍的平等,社会不可能和谐,会造成很多的冲突、矛盾:“现在农民工进城,受到种种的歧视,在就业、社会保障各方面,如果他们的子女仍然是受到这些歧视,特别是在幼儿园阶段就受到不平等待遇,他们长大了以后,很有可能仇视城市,甚至形成反社会人格”。

根据北京市政协2009年6月份公布的调查结果,全市注册登记的各类合法幼儿园共计1266所,其中公办园300余所,其他为社会力量办园,此外还有1298所没有登记注册的“自办园”,幼儿园缺额比例高达将近一半。调查表明,九成家庭希望孩子进入公办园学习,因为收费低、师资稳定,但数量有限。

究竟问题的症结在何处,胡星斗认为,办幼儿园,政府需要财政拨款:“财政开支比较大,让他们拿出这些钱,他们往往不愿意,而且对于弱势群体,对于非北京户籍的人口,他们也往往没有话语权”。

胡星斗教授说,北京目前正在新建数百所公办幼儿园:“新建的幼儿园应当有条件开放,这次农民工他们在北京工作,为北京做出了贡献,在北京纳税,他们子女理所应当享受到北京的财政投入所建设的幼儿园”。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乔龙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