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校长批教育功利化:学生热衷成功秘诀

中国有大学校长批评当前中国教育界存在的“教师走穴风”、热衷“成功秘诀”,普遍缺乏诚信等功利化倾向。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唐琪薇的报道

上海的复旦大学9月17号举办了第四届复旦基础教育论坛。据人民网的报道说,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玉良在论坛上表示,现在许多学生对成功的理解非常偏颇。学校请政客来演讲,学生们最关心的是如何能坐上高位;请学者作报告,学生们会在报告结束后一拥而上,请学者在他们的出国推荐信上签字。杨玉良认为:“像这样不惜投机、只求成功的学生,将来从事学术研究,或者当官、做事,恐怕都不能让人放心。”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沈丁立教授表示,他很赞同校长的说法,学生让对自己根本不了解的学者为他们的留学推荐信签名,显然是一种急功近利心态的反映。

“现在一个报告最多也就是学生对他希望的推荐人有了更多的了解,但是他意中的推荐人在被希望推荐的那个学生来讲基本不了解的,或者完全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之下,不存在一个推荐信为基础和了解实事的基础,学生都能做出这样的事情,那当然我赞同校长讲的这叫急功近利,比急功近利更严重。”

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商学院教授苏展先生一直非常关注中国大陆的教育问题。苏教授告诉本台记者,中国大陆的基础教育一直是以“高考成绩”“论英雄”的应试教育,学校和家长看重的是学生“能否上名牌大学”等,而不是学生的素质。苏教授说,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有关,但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教育商业化,也促使了这种“英雄论”的膨胀。

“教育的商业化不是简单地说是收费的问题,现在不管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我觉得很多的学校,好多的教授心里认为教育就是一个盈利的东西。中学我要是个尖子班,我要保证你升学率,一方面可能是为孩子,另一方面更多的是为学校的名义,学校的名义给你带来的是回报。那么大学同样的东西。我觉得这是体制的问题。所以说中国的教育这些年来,我觉得在体制改革方面相当不到位,包括高考这种属于填鸭式的纯粹是简单地追求高考的成功率这些东西。那么带来的弊病非常多,培养出来的不是人才,更多的是一种非常机械地去盲目地适应一种什么模式的一种人。中国下一步要搞创新社会,所以说我觉得还是比较担忧。”

复旦大学杨玉良校长还在会上表示,当前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功利化心态,与当前中国的教育过度注重知识传授,轻忽人的德性培养,部分教师心态功利,存在“教授走穴之风”、缺乏事实求是的态度。如果学校教育只注重知识,不重视德性培养,那么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苏展教授也认为,教师要“育人”首先自己要学会“做人”,而目前中国大陆的师资素质却很令人担忧。

“国内现在不光是抄袭的问题,不光是教师把纯粹自己的活动当做盈利的问题,包括现在国内那么多原来很不错的教授,现在我觉得趋势是功名主义,哗众取宠,把自己当做是一个媒体的宠儿以便吸引人的眼球。”

苏教授认为,培养教师的“德性”不能靠简单的口号,而要从“自律”和“他律”两方面着手。“自律”就是,自己要有最起码的道德底线,任何一个国家、包括西方一些法制国家,也不可能所有问题都靠外部的“他律”来解决,因此公民的道德“自律’非常重要。自律性的培养要从小学生开始。对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来说,这可谓任重道远。在 “他律”方面,中国的大学在建立“对教授能力评估和提升”等一系列监督考核制度上,要借鉴发达国家大学的经验。

“西方值得借鉴的很简单,就是一个很客观的专家委员会。这个专家委员会不是随便人就可以施加一个影响,包括有些红包就可以搞定的。必须建立这种机制。对于考核的人,被考核的人,必须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法律机制。否则的话要问责的。”

人民网的报道还引述参加研讨会的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的话说,要将“诚信品质”列为学生培养的基本素质之一。因为,除了整个社会重新缺失的环境影响之外,教育者自身的弄虚作假行为时常带给学生不良示范。以虚伪行为教导诚信,结出的只能是虚伪的果实。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唐琪薇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