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新华社报道说,前段时间热议的今年中组部干部任命“新举措”: “各部委及中央直属机构派出60名正局级干部到地方任职锻炼”一事终于尘埃落定。各大部委和中央直属机构的干部以“交流干部”的形式去地方挂职,一直是培养干部的常规政策,但此次中组部政策不是以往的“交流挂职”,而是“交流任职”——66名司局级官员到各地任副市长或市委副书记。
杭州的维权人士朱虞夫说,中国的中央部委后备干部无论是到地方上“挂职”,还是“任职”,都只会对上级领导负责,而不会对当地人民负责,因为他们不是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的,
“这个干部是不是民选的? 如果是老百姓的选票来决定他成为这个地方的行政首长的话,他必然要对老百姓负责。如果像现在‘空降’干部的行为,这是殖民地时代的行为、是封建专制时代的行为,就是封建皇帝我派一个大员到你那里去。现在无非是叫他们先来热热身。可是他是没有民意的。他只能对上面负责,用不着对下面负责。如果要从根本上监督这些当官的人,让他们真执政为民,为老百姓着想,那么只有把选票在老百姓的手上,决定他们去留的是老百姓。”
报道说,中共中央组织部今年派出的首批任职干部是试点,今后有意进一步扩大从中央到地方的任职人数和范围,今后干部任命更强调“基层工作经验”。最近,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就被调任到辽宁省任省委副书记。在至今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已有四名中央官员“空降”到地方任职。然而,中国维权人士朱虞夫则认为这样的干部选派制度必须改革,
“现在的社会问题那么多,上访的人那么多,那些上访的人在现代社会都是一个合法的选民,他作为选民他选的人民代表在哪里?如果在西方、在国外、在民主国家,你这个议员是我选的,出了事情我找你议员就行了,我不用找这一级、那一级,一级一级上去了。而且我就是找到了那些人,找到了那些部门,这个也说没有权力解决,那个也说没有权力解决,究竟老百姓的权利谁拿去了?”
报道说,中组部这次派出的66名交流任职干部来自54个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平均年龄46.5岁,年龄最小的41岁,几乎都是各部委的“后备干部”。就此,广州的律师唐荆陵表示,地方官员不应该由中央政府调派空降,而应该由当地选民投票选举产生,
“无论是地方治理也好还是全国治理也好,我认为它必须回到选举制度的基本框架上来。政治领导人他应该是出自民选,他的政绩是要让人民评定。人民通过定期的选举来更换他。这样整个的路才会越走越顺。官员的才能得到比较好的发挥。”
唐荆陵律师建议,中国应该扩大基层官员的直接选举,从现在的村干部选举,扩大到乡镇及县市官员的直接选举。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