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战时期,许多青年男女的爱国故事一直被传述到今天。但这些曾在一时一地发光、发热的爱国青年,有些人后来的际遇更令人唏嘘感慨。杨惠敏就是其中一位。本台专访了杨惠敏的儿子朱復轰,将以两集介绍她既戏剧又坎坷的一生。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的芦沟桥事变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八月,日军在上海集结了大量兵力,国军也布署重兵抵抗,松沪会战就此爆发。十月底国军逐渐从上海撤退,但留下由谢晋元中校率领的一营兵力死守四行仓库,史称八百壮士。
就在八百壮士奋力防守四行仓库期间,十月二十八日晚间,一名隶属于上海万国商会童军团的女童军杨惠敏,冒着炮火向仓库裡的守军送进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大旗,并且带出守军名单。这样英勇冒险的壮举,让当时只有十七岁杨惠敏顿时成了民族英雄及青年表率。
杨惠敏的儿子朱復轰在七十八年后的今天接受了本台专访,谈到杨惠敏那一段世人皆知的往事。他说:
「因为有了一个女童军,冒着炮火送国旗给死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让这场松沪战争突然就找到了一个宣传点。杨惠敏也突然变成一位世界性的知名人物,变成中国的抗战英雄,替节节败退的松沪战争塑造了一个ending(结局),而且是happy ending(正面结局)。」
松沪会战结束后,杨惠敏也跟着向后方撤退。一九三八年,在当时国民党宣传部主任董显光的保荐下,杨惠敏先在三月八日妇女节当天接受了蒋宋美龄的表扬,接着更代表中华民国到美国参加「世界青年自由大会」。
一九三九年,杨惠敏再被选派访问欧洲。朱復轰回忆杨惠敏到欧洲的旅程中,包括英国女王、墨索里尼、希特勒、荷兰女王都接见了她。特别是希特勒,自己把自己身上的勳章拔下来,别在杨惠敏身上,对她说:「妳就是德国男女青年的榜样!」杨惠敏变成了一个国家宣传的偶像。
杨惠敏在那时曾有机会美国读书,但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没有成行。之后她因缘际会地在香港加入了地下工作组织,一九四一年日军占领香港,杨惠敏负责策动及联繫梅兰芳、胡蝶等知名艺术家撤退到重庆。
但一九四二年底,影星胡蝶到重庆时发现她带的行李,三十多口箱子迟迟没有送到;同时,当时国民政府军统局长戴笠对胡蝶情有独锺,胡蝶在成为戴笠情妇的同时趁机告了一状,权倾一时的戴笠下令将杨惠敏关进监狱,给她安上「共产党」和「日本间谍」的罪名。
一直到一九四六年三月,戴笠因座机撞山死亡之后,杨惠敏才悄悄获释,从二十一岁到二十五岁,杨惠敏在人生最精华的岁月裡,坐了三年半的黑牢。(明日待续)
记者:李潼 责编:胡汉强/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