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逢甲午海战一百二十周年, 一位毕业于台湾海军官校的退役军官,偕同一位画家共同以电脑3D绘图技术,还原了这场海战的全貌,希望为北洋水师的舰长和指挥官平反。
「CNA 1871年班之甲午海战」一书的作者为郭延平,他在一九七二从中华民国海军官校毕业。曾经到美国受训、接舰,服役生涯曾经担任舰长,也负责建军计画工作。
郭延平说,自己对甲午海战的兴趣来自一个特殊的巧合和际遇,因为自己毕业于一九七二年,和北洋水师绝大多数毕业于船政学堂一期的舰长,差距整整一百年。
在新书发表会上,郭延平先解释了「CNA」指的是中华民国海军军官学校,但「Chinese」也指中华民族,所以他自己一直将船政学堂的军官视为「学长」。而这批一八七一年班毕业的「学长」,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极为特殊的地位。
郭延平说,他们在一八七一年毕业,这批学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裡是非常特殊的一群。因为中国官员在此之前读的都是孔孟思想和四书五经,从科举制度出身。但北洋水师的这批军官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接受西方大专院校教育的学生;是中华民族接受西方教育的第一届毕业生。
如果就个别学经历分析,北洋舰队的九艘主力战舰中有七位舰长曾经在英国、法国深造至少一年,平均素质不亚于现在任何海军舰队。
郭延平提出甲午战败的主要原因是起于清政府在北洋水师建立之后就停止继续充实海军;而反观日本不断购舰、造舰,使军舰的吨位和火力都在北洋水师之上。
郭延平以海军作战的专业眼光来看,北洋水师官兵面对远比他们强大的日本海军,奋战精神令人动容。他说海战中两军硬碰硬的,从中午十二点五十分打到天黑,这样强度的海战回顾现代的海战史,找不到超越他们的先例。以往讨论这段历史,以成败论英雄,打了败仗人人批评。但希望这一次能藉这本书完整探讨整场战役的内涵。
郭延平在着作裡和台湾艺术家吴欲贤共同合作,以一丝不苟的严谨比例绘出中、日两军军舰的立体图,并且输入天气、时间等自然因素,最大程度呈现了甲午海战的真实情景。
除了战争实景,吴欲贤也从各方收集来的照片裡,为每一位北洋水师的舰长绘製了一幅人像。看着栩栩如生的人像,郭延平十分感慨地说,以往读海军官校,总觉得自己的老前辈是「孬种」、「打败仗」,总觉得从进这所学校之初头上就一片乌云。总算在今天出了这本书之后,把头上的这片乌云拨掉了。他们是值得后人尊敬、效法的先烈。
(记者:李潼 责编:申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