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国防部证实,国军有意向美国采购搭载鱼叉反舰飞弹的“岸防巡航飞弹系统”(CDCM)。如果美国同意,预计2023年可以获得。有分析人士认为,海峡两岸军力失衡已久,如果台湾能增强防卫能力,可以阻止中国“冒进”。
台湾国防部副部长张哲平28日在立法院做业务报告并备询时,民进党立委蔡适应提问,外传台湾向美国提出采购岸基型飞弹攻击系统,有这回事吗?张哲平证实,国军是有这个计划。采购武器装备是依照国军量产能力、作战需求,现在希望“快速提升战力”。
蔡适应进一步询问,国军已经有雄二、雄三飞弹(国军武器发展史上第一种可被战机携挂并发射的反舰飞弹。)还要对外采购难道是对雄二、雄三没有信心吗? 国家中山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忠诚回应指,雄二、雄三都是非常成熟的武器。

民进党立委蔡适应:“中科院自豪雄风飞弹系统,但国防部认为有不足之处吗?若向美方采购陆基鱼叉飞弹,和国军雄风飞弹差别在哪里?”
中科院长张忠诚:“鱼叉飞弹跟雄二飞弹同等级。雄二飞弹的射程、巡弋速度比鱼叉飞弹好,论机动性,雄二略逊于鱼叉,因为鱼叉飞弹车辆为自走车辆,雄二飞弹采用拖车。但飞弹性能而论,雄二较为优异。”
台湾自制飞弹产量仍欠缺 未能达到“歼敌50%”
蔡适应听完之后,忍不住追问,如果如此,国防部为何仍要采购,听起来很难说服国会。国防部副部长张哲平回复,国军的武器装备向量,都根据模式模拟分析,但主要考量生产量能。
民进党立委蔡适应:“我国一年可以生产几颗雄二飞弹?”
国防部副部长张哲平:“我们跟中科院研究过从现在到2025年的量能。但根据数据,我们拿这个数据模式模拟后,发现我们数量上仍有欠缺,因为我们要达到歼敌50%。”
张哲平预估,如果美方同意台湾采购鱼叉飞弹,预计2023年可以获得。

军事评论员亓乐义分析,鱼叉飞弹是国军一直想要购买的。它是目前全世界有实战经验、稳定的反舰飞弹,台湾一直以来都有此需要,后来因为买不到就自行研发。亓乐义提出,雄二、雄三未经实战验证,所以在实战用过的美国现役的鱼叉飞弹,对国军更有把握一些。
亓乐义:“在战场上,实际使用不同武器载台,针对一个目标来攻击的话,会增加对方防御的难度。在实际的作战中,我们也需要有不同的攻击武器,对同一目标进行打击。”
亓乐义指出,如果美国通过出售鱼叉飞弹给台湾的话,某种程度上标志着美国对台海局势的判断。因为现在两岸间武器发展越来越悬殊,如果不加以某种程度平衡的话,可能会让中国大陆有侥幸的心理觉得,他现在武器很强了,也许可以动用来做“冒进”的行动。
亓乐义:“如果能增强台湾防卫力量的话,反而会阻止他们采取‘冒进’行动,因为他觉得这样成本就很高,这就是为何美国要在两岸之间维持一定平衡的主要原因,因为最危险的时候是不平衡的时候。”

两岸军力失衡 鱼叉飞弹会增添国军火力
日前台湾外交部长吴钊燮接受专访谈到,中国搞定香港之后,“北京下一步可能对台动武”。外交部隔日已澄清是指当中国政府在国内面临危机时,最好的方式是对外寻找代罪羔羊,而台湾很容易成为中国的代罪羔羊。
中正大学战略暨国际事务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林颖佑告诉本台,从吴钊燮的谈话来解读,也许美国认为台湾生产太慢,最立即而直接就是“搬军火”给台湾。此外,如果美国提供的飞弹是新的飞弹的话,国军就拥有空军“空射型”、海军“舰射型”、“潜式型”跟“陆基型”,增强陆地对海上的火力打击力量。
林颖佑:“美国可能会提供数据链的协助,因为按键要发射的话,你不是只买飞弹,发射系统等也要买。这些系统能不能跟美国连线?我打个比方,美国电侦机最近不是常在台湾周边飞行。电侦机或是美国的侦察机发现后,把数据资料传给我们“陆基”的飞弹,美国的侦察机可以当我们的‘眼睛’来做攻击,这是可能发展的方向,如果是这样当然有战略考量跟目的。”
从战略角度而言,亓乐义认为,这也是维系美台军售关系重要的一环。因为鱼叉飞弹是攻击性武器,美国因有所顾忌不太容易点头。这次算是一个跳板、起点,说明美国越来越重视台湾的战略地位。从纯防御的武器,慢慢过渡到攻防兼备的武器,这是台湾目前非常需要的武器平台。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黄春梅 台北报道 责编 许书婷 申铧 网编 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