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在野党学者分析,习近平对台政策开始「硬上」

0:00 / 0:00

台湾在野党学者分析,习近平对台政策开始「硬上」,最近就多次采取「跳过政府、直接面对台湾民众」的「单方开放」措施。学者还预警,台湾和美国明年都可能面对政党轮替的空窗,习近平则恐怕遭遇两岸政策失败的内部究责,加上十九大前的人事斗争,因此,明年下半年会是台湾最危险的时刻。

在台湾,民间的国策研究院文教基金会周四举办<从邓小平到习近平>新书发表暨座谈会,学者讨论焦点锁定在习近平对台政策。前民进党立法院议员、文化大学国际企管所副教授郭正亮断言,习近平对台朝向「软的更软、硬的更硬」,明年不论两岸或中美关系将空前严峻。

郭正亮指出,习近平是中国崛起后,第一个有筹码面对外面世界的领导人,他扬弃「韬光养晦」的作风,对东海、钓鱼岛、南海、一带一路、亚投行等都有空前明确、积极的宣示和作为,引起美国外交上重大挫败、必须重新布局如何制衡中国,可预见明年美中将强硬冲撞。

郭正亮认为,习近平「敢于出手」的领导风格,也表现在对台政策,尽管碰到争议,仍继续他的作为。郭正亮说:「比如说去年服贸受挫,可是我们看到大陆就陆续公布四个自贸区,其中上海自贸、福建自贸,明显是针对台湾而来,他们自己搞啊!然后我们也看到他就跟韩国签订FTA,你不来玩,他就透过韩国来制衡你。」

郭正亮接着说:「然后也看到他开始台胞免签,他为了要发行卡式台胞证,也就是说,他逐渐把台胞证当作回乡证一样,或者说给予跟大陆居民同样待遇,比如说昨天又出来一个新的对台政策,就是上海,他要把上海台胞比照为上海居民,同样的待遇,这些都是我所讲的,叫做『跳过政府、直接面对台湾民众的单方开放措施!』」

郭正亮认为,这一类对台措施可能会愈来愈多,将使得台湾政府相当棘手,因为他管你,反正他就是自己做,不只是在经济面、生活面,军事方面像是M503,他就直接划定、直接交给国际民航组织,就是要实施,另外像东海识别和未来南海的布局,那台湾太平岛未来如何因应,都是台湾政府的重大挑战。

郭正亮还说,中国明年将提前进入后年十九大的人事布局和斗争,习近平势必是「宁左勿右」,避免被政敌抓到把柄,加上如果台湾明年政党轮替,意味习近平两岸政策的重大失败,他如何卸责?内部势必有个究责的过程,各种对台政策调整的新主张可能纷纷出现,例如「以利逼谈」、「扩大以商为政」、「收买三中一青」、「建立两岸新常态」。经济上,可能要求大陆台商成为他民族产业的一部份或要求给大陆持股,否则拿不到订单,甚至要求台商改注册中国、在上海上市等。

郭正亮因此呼吁:「我不认为继续纠缠什么『九二共识』、『维持现状』,那个对台湾意义有多重大,台湾真正需要的是实质政策,就是不管你有没有服贸、你有没有货贸,你面对中国大陆开始布的经济和两岸的他的单方政策,还有军事的布局,你要有对应政策,不然我觉得台湾的局面会非常危险,而且明年就是最危险的一年,因为美国的政府处于交接状态。」他还说,因为奥巴马的民主党不一定会连任,台湾如果也政党轮替,新政府上台、两岸处于不明确状态下,最容易出事!

淡江大学大陆所教授赵春山则分析,中国领导人面对这么大的幅员和这么多的人口,事实上是把外交和对台政策都视为「内政的延长」。赵春山说:「你如果从是为内政服务的话,你就不难了解,一带一路,不是外面所想的,想要跟美国争霸权、想要如何如何,你为什么不去想想,一带一路之外,还有二廊呢?还有比如说他的中巴经济走廊呢?大家都忘掉了,还有中印缅呢?这跟他的能源、跟他的饮水、跟他的西部大开发、要解决它内部分配的不均、发展的不均衡,为什么不去想想这个问题,而只是想按照西方媒体的叙述,就是要来好像争霸权。」
赵春山说,因为把「为内部服务」当作第一优先,有助巩固其权力。

赵春山提到,对岸智库学者常讲笑说:「拜托一下,你们选举的时候可不可以不要提到我们,因为一提到我们,有人就想利用,两边都想玩。」他有时也「回敬」对方说:「那我们选举的时候,你们可不可以都不要讲话,像过去朱镕基一讲话就变成那个样子!」

赵春山表示,他举这个笑话意思是,以中国大陆目前面对这么大的改革计划,像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六大领域改革、国家安全总体观、内部社会各种问题,还有一带一路等。赵春山接着说:「我如果站在中南海、我如果站在习近平的位置上,我想的是什么问题呢?台湾啊,你不要搅这个大局啊,我这个是大局啊,你不要搅我,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给我忘记,你不要来搅我的局!」

赵春山指出:「因为两岸是服从于中国政府的全球战略、服从于中国的内政,你只要让他觉得你搅了他这个局的时候,以习近平的个性,是不会客气的,他为了自己,他不是喜欢你啊,他为了自己的权力、为了自己这个更大局的话,他不会容许你搅这个局的。」赵春山判断,蔡英文的两岸政策采「模糊策略」,很可能是她在美国得到什么讯息,大陆也可能得到某些讯息,否则对民进党的力度绝不只有如此。

特约记者夏小华 (责编:胡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