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航空志愿队后代抵台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

0:00 / 0:00

台湾政府邀请对日抗战时期援华的苏联航空志愿队后代抵台,参加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系列活动,并接受马英九颁发抗战胜利纪念章表彰贡献。苏联志愿队后代透露,当年苏联飞行员身上都有「保命字条」,说明万一被击落,请以「国军的身分对待我们」。

二战初期,支援中华民国对日抗战的苏联航空志愿队飞行员康士坦丁奥巴索夫及尼可莱马特维夫的后代,受邀出席台湾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活动。这两位苏联飞行员在三十岁左右的年纪,志愿协助中华民国空军攻打日本,命丧中国战场,马特维夫更因此未见过爱子一面。

康士坦丁奥巴索夫之子尤金奥巴索夫,周五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昨天跟马英九总统会面时,我有说我特别感动,这次中华民国政府邀请我们来,参加抗战七十周年诸多的活动,也颁给我祖父抗战胜利纪念章。我认为这段史实是不能被遗忘的。」

本身也是海军退役的尤金奥巴索夫表示,全家都是军人,祖父打过一次大战,一次大战后全家流离失所,父亲因此有五年独立在外生活,后来才回到自己的家庭,也因此父亲早年做了许多中低下层的工作,认为没有读书没有将来,所以投身军旅、考上航空学校。

尤金奥巴索夫说,中俄签下互不侵犯条约两个月后,父亲随苏联航空志愿队被派往中国,当时父亲已经历完整的俄国航空训练。而当时日本侵略满州,中华民国没有任何外援,唯一提供实质援助的,只有苏联政府。苏联空军志愿队抵达中国,先帮国民政府在兰州建航空物资供应站,之后才飞往南昌、武汉、南京等城市。

尤金奥巴索夫指出,当时中俄合作密切,在艰困的环境中,都靠中国军民揹负沉重的运输物资、汽油,给苏联航空志愿队队员。当时国民政府也无力重整军备,苏联志愿队协助训练中国飞行员。苏联航空志愿队抵达后,中华民国的空军才开始有能力对抗日本的侵略。那时日本的军队以台湾作为日本的航空基地,苏联航空志愿队就曾派员轰炸在台湾的日本空军基地、几乎摧毁日本前线的重要空军基地。

尤金奥巴索夫表示,当时苏联航空志愿队有一千两百多名空军,有两百二十多名苏联空军和技术人员丧生,当时都得到中华民国政府赠予的勋章,他的父亲则死于南昌空战。

尤金奥巴索夫特别提到,苏联航空志愿队到中国去抗战,因为是志愿军,使用的都不是本名,而是用化名,飞机也没有苏联的标志,机尾还漆成中华民国的蓝与白色,当时苏联航空志愿队等于是中国的军队,但怕一旦被击落,语言不通,所以每个人的口袋都随身带着一张纸写着:「请以国军的身分对待我们,把我们带回国军的航空基地。」

苏联航空志愿队队员尼可莱特维夫的孙子安德烈马特维夫,则提到祖父在中国作战时,空难中受伤,当时因妻子有孕在身,祖父不敢说他人在那里,只在信中写下「我受伤、脸部灼伤,妳一定不会认得我了。」后来祖父的伤势虽医治好了,但在结束训练中国空军、要率队返回莫斯柯时,降落失败,命丧兰州,任务没有执行完成,也没无缘见到自己的孩子。马特维夫说,所以他的父亲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爸爸。

两位苏联航空志愿队队员的后代,都带了珍贵的黑白老照片。尤金奥巴索夫一一介绍说:「这是父亲二十九岁要出发去中国作战前的英姿」,另一张是一群志愿队的家人苦苦等候亲人执行任务返家的照片,而照片中的小男孩,就是今年已八十三岁、白发苍苍的他。安德烈马特维夫则说,祖父生前在中国的最后一张照片,是祖父过世后,苏联政府所提供,他还带了祖父的朋友,在祖父身亡后为祖父所写的一首诗。

马英九日前接见这两位苏联志愿队后代时提到,一九三七至一九四一年间,苏联援华约一千两百架飞机,并派出空、地勤共三千六百多人,曾参与十场重大战役,缔造击毁日本战机四百五十九架及日本船舰一百余馊等战绩,两百多名苏联飞行员阵亡。苏联航空志愿队也帮助国军建立航空物资供应站、飞机配修厂,成立航校及训练基地。

马英九还提到,二次大战开始前两年,国军独自抵抗日本侵略,苏联是唯一雪中送炭的国家,弥足珍贵,为中华民国抗战注入强心针,也粉碎日本「三月亡华」的美梦。但二战之后进入冷战时期,双方关系生变,使得这携手作战的历史尘封湮没,相较于美国「飞虎队」的事迹家喻户晓,苏联航空志愿队援华的事迹,在中华民国却鲜为人知。

特约记者:夏小华 责编:胡汉强/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