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世贸中心正举行华文世界的出版盛会-台北国际书展,适逢中国著名才女张爱玲逝世20周年,特别举办张爱玲特展,借由其手稿、遗物与著作,见证她传奇的一生。
曾著有“倾城之恋”、“秧歌”、“金锁记”等而撼动文坛的中国名作家张爱玲,今年逝世20周年,台北国际书展邀请作家张曼娟策划“张爱玲特展:爱玲进行式”,全球首度曝光张爱玲写于航空纸上的《小团圆》手稿,并展出张爱玲的服饰遗物,让读者缅怀斯人风采。
张爱玲在上海公共租界出生,祖母李菊藕是李鸿章长女。她出生名门,自小受到极好的教育,但是他的作品中,对于家庭的描写都不太幸福。
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系主任钟正道表示:“回朔到张爱玲小时候成长的家庭,她父亲是清朝移民、纨裤子弟、不事生产,吸毒、嫖妓、养小老婆;她母亲是新式女性,喜欢画画,在张爱玲四岁的时候,就不管这个小朋友去欧洲学画画;所以她四岁到八岁时是没有母亲的状态的。她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爱,她看到的父母就是争执不断,为了钱、为了感情等等,所以描写的亲情如此负面,是其来有自。”
在爱情观上,张爱玲18岁的中学毕业纪念册透露出一些线索,写着她非常欣赏爱德华八世,也就是这位“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温莎公爵。
钟正道表示:“这对张爱玲是很大的冲击,这条讯息给我们非常丰富的线索。她在18岁时很憧憬这种甜美的爱情,但到后来的作品已经找不到。”
特展现场重建1943年照片中张爱玲于常德公寓样貌,还有一个小阳台。张曼娟表示,张爱玲喜欢孔雀蓝和橙红色,因而用孔雀蓝仿造客厅沙发,橙红色半面墙,另一面则仿古的碎花贴纸,给人温暖、舒适感。
展览中有四顶假发,原来是张爱玲中年后深受虫患困扰,总觉得全身虱子挥之不去,便因此剃光头发、长年戴假发。现场也特别从皇冠出版社借来张爱玲封存多年的遗物,大多是张爱玲到美国以后的衣着,包括时髦的大衣、别致绣花的外套,还有太阳眼镜、泳镜等。
张爱玲人生的最后一站是在美国,但是她都不太愿意提到她的第二任美国夫婿赖雅。东华大学郭强生教授认为:“可能是她的殖民情节,最后还是得要委身一个白人的一种心理障碍。”
时尚品味不凡的张爱玲,因为爱穿旗袍而有“旗袍丽人”之称,但她生前的服装其实就像是寻常老太太的穿着,对照她年轻时着华美旗袍、叉着腰、傲然睨视的旧照,完全不能相比,似乎已经过尽千帆。
或许,张爱玲的《更衣记》中,已为服装下了最佳注解:“在政治混乱期间,人们没有能力改良他们的生活情形。他们只能够创造贴身的环境──那就是衣服。我们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
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 苗秋菊 台北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