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国家人权馆筹备处与大众教育基金会合力发表《陈何女士助产学笔记》,借由陈女士半世纪前的工作手稿,了解白色恐怖受难者背后的女性力量。
台湾国家人权馆筹备处与大众教育基金会合办《陈何女士助产学笔记》新书发表会,回顾白色恐怖受难者简吉之妻陈何女士的波折人生,借由她半个世纪前的工作手稿,见证台湾医学发展的脚步,并认识这位坚忍卓成的一代助产士。
陈何来自台南府城,家境良好,于凤山公学校担任教员时,与同校男老师简吉结婚。简吉自1925年起,全心投入农民运动,当时常受到日本警察拘留,长年在外,生活不定,更因此曾身陷牢狱十几年,1951年遭枪决。陈何凭靠着助产士职业,一肩扛起家计。
陈何之子、大众教育基金会董事长简明仁说:“那我也记得,我曾经有那个深夜在暴风雨情况之下,(妈妈)还是要出去;因为当时生孩子是一个严重的事情, 常常会发生事情,如果人家叫你、你不去的话,万一发生事情那个责任就很大。所以大概都是常常深夜出去,有时候常常整天不在,当时大概是这个样子。 ”
用日文书写的《陈何女士助产学笔记》经过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副所长刘士永带领的解读班团队,以两年时间每月定期聚会、翻译,考证当时医学专有名词,进而和现代医学进行比较研究而成。
刘士永表示,日记里呈现出助产妇所学还包括急救、看护以及简单用药,“是可以进行简单手术治疗和简单用药的,而这些用药是一般性的用药。难怪1950年的时候,我们看到很多被称为女医女医的,其实就是助产妇。”
他也说,十八世纪的英国和法国曾短暂的出现过男性助产士,“台湾助产士是一个女性主导的行业,而中间最大的不一样是在于,女性仍旧帮助女性,但凭藉的不再是有经验的女性帮助没有经验的女性,她变成 是一群受过教育的女性,尽管可能没有生育的经验。”她们凭藉的是受过科学训练的专业人士,也不只是职业妇女,更是女性启蒙的开导者。
《陈何女士助产学笔记》见证1930年代台湾加速进入现代医学的脚步。陈何在先生遭受白色恐怖迫害枪决间,扮演坚强伟大的母亲支撑整个家庭,则宛如时光缩影,道尽那个时代台湾女性的成长艰辛。
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 苗秋菊 台北报导 (责编:黄春梅/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