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寻获《漳州话词汇》 本世纪明代闽南话史料最重要发现

在台湾,中央研究院团队在菲律宾寻获一份距今约400年、厚达千页、近两万字词的《漳州话词汇》手稿,可以了解闽南语自中国大陆移民至台湾的变化历程,堪称是本世纪明代闽南话史料发掘最重要的发现。

由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国立清华大学、西班牙巴塞隆纳大学及塞维亚大学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台湾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的奖助下,于菲律宾圣多玛斯大学档案馆中寻获一份距今约400年,厚达千页、近两万字词的《漳州话词汇(Vocabulario de la Lengua Chio Chiu)》,透过手稿中的拼音符号,可以一窥当时闽南人的常民生活。

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李毓中表示:“透过两万多个词汇,其实我们就可以理解到,当时平常闽南人平常生活上用什么词,他怎么说话,甚至当时有什么风俗,甚至他们吃些什么东西,甚至当时动物、昆虫怎么叫。”

例如,台湾的毒蛇“青竹丝”,在手稿中写为“竹系蛇”,西班牙人编译为“Vibora”(意为毒蛇);今日的“洗门风”(Sey Muy Hong)一词,400年前的闽南人就已在使用,但当时是偏重道德观念,现代则是做错事要来道歉,意义不太一样。

又如根据日人统计,从大陆来到台的泉州人比漳州人多,但现在台湾的闽人中,却有70~80%是讲漳州话,与过去的理解可能有所差别。

中研院台史所所长谢国兴指出:“透过像这样的材料,我们会知道更早的时期就有这些词,这些词跟我们后来以为的意义不一样,历史的错误或误解常常是呈一代一代累积的,那这样的材料价值就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去回顾跟了解,真正台湾移民还有语言文化从福建到台湾这整个历程的变化。”

这本《漳州话词汇》是当时西班牙人为了前往福建传教,所编纂的西班牙语和闽南语对照的书籍,堪称是本世纪明代闽南话史料最重要的发现,也是第一次将“台湾”称呼为“北港”的西班牙史料。

特约记者:苗秋菊 责编:黄春梅/何平 网编: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