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香港书展近日开幕。作为亚洲最大书展之一,今年有不少以占领行动及本土主义为题的书参展。在中国无法出版的“政治敏感书籍”也成为一大看点。
作为占领运动后的首个书展,今年有关雨伞运动和本土主义的书籍成为关注焦点。有出版商表示,相信很多香港人对占中热情依然未退,相信销量会不错。与此同时,今年书展也推出多本反对占领行动的书籍,主要集中在大型出版社展出。
参展书商之一,香港新世纪出版社创办人鲍朴表示,此次书展,“伞运”类政治书籍可谓“高产”:
“天安门运动海外过了一年才有这类书,加起来出版的也不到10本,但现在在香港出版的至少有十几本各种各样雨伞运动的书了。香港那些所谓的一楼大书店,很大一部分都控制在大陆手中,他们卖书之前是要审查的,所以这些书不在他们书店里。”
据媒体引述出版本土书籍的书商陈国华表示,近年很多年青人只在游行时叫口号,对本土主义的含义不甚了解,故自2009年起已推出相关丛书,期望青年可多阅读,不要盲从。他认为后政改时代,社会两极化严重,不愁书籍没有销路。
对此,香港独立出版人武宜三周五告诉本台,书展上民主化丶香港本土文化等书籍受到关注度是一件好事,但据观察,平时市场上“伞运”类书籍被一些大书商封杀,整体销量并不乐观:
“雨伞运动可以说是香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这么大规模的运动,时间特别长,牵涉的人也特别多。全世界的人都在关注这个问题。现在出了几本书我看还是不算太多,而且这些书的购买量恐怕也不会太多。现在大家看书的习惯也不是像以前那样。我对这些书卖的多也不是很乐观,但作为关心香港和中国民主的人士,我们还是乐意见到这些书。”
据了解,主打本土政论书的“上书局”去年底被联合出版集团旗下三家书店退书,理由是与商业考虑有关,上书局日前称因欠缺销售渠道,今年书展再无推出新书。
另一方面,持负面态度的香港亲北京媒体《文汇报》则批评“‘占中’及‘港独’分子,纷纷出版新书‘抽水’”(揩油),并引述参展商称,这种以煽动“港独”为目的的书籍参展,严重破坏了书展应有的文化氛围。
每年都有不少大陆人专程来逛香港书展,购买禁书。来自深圳的黄女士周五告诉本台记者:
“在大陆比较难有这方面的信息,所以觉得在这边可以得到多一点资料,对政治上面比较重大的改变。也很好奇到底另外一些观点是怎么样的,毕竟我们平常在报纸丶微博得到信息比较片面。”
黄女士还表示,担心书籍题材敏感无法带过关。
对此,鲍朴认为,中国至今没有给出“禁书”的明确定义,质疑海关没收敏感书籍有悖“依法治国”:
“中国目前没有出任何一个单子说哪本书可以,哪本书不可以。说依法治国,可是你的法在哪里呢?我没看到。这都是香港特区合法出版物。”
在中国无法出版的“政治敏感书籍”,一直是香港书展的热门话题之一。鲍朴还表示,尽管今年该出版社没有出版大众关注的“雨伞运动”相关书籍,但其参展的“禁书” 《腾飞之后》也得到了读者的注意,此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参展的几本政治题材书籍也值得推荐。
鲍朴:
“我现在为止没有出雨伞运动的书。今年参展的书我主要推荐一本《腾飞之后》,主要是讲中国崛起对世界自然环境的影响。这个书是原来上海一家出版社考虑出中文版,但因为各种原因出不了,没办法通过审查,所以就在海外找出版商。香港中文大学今年的亮点很多,比较引人瞩目的是《张春桥狱中家书》丶《文革前的邓小平》。”
据主办單位贸发局称,今年有来自全球各地超过580家参展商,有信心入场人次突破去年101万人次。
(特约记者:忻霖;责编:胡汉强/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