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为学联被拒上京辩解 陈健民吁转变雨伞运动方式

0:00 / 0:00

香港占中运动进入第52天,梁振英回应学联代表上周六被拒绝登机一事,称陆港两地出入境政策不同,大陆当局是在执行自己的政策。此外,占中发起人之一陈健民已辞去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职务,并于周二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呼吁占领者从大部分占领区撤退,将占中转化为持续的雨伞运动。

香港特首梁振英周二会见记者时就学联三名代表上周六因回乡证被注销而无法登机赴京进行解释,指中国大陆与香港的出入境制度不同,此次事件是大陆执法部门执行自己的政策。

梁振英说:“一直以来香港与内地有各自的出入境制度、以及各自的出入境政策,因此香港及内地的出入境部门,他们是各自执行其政策。所以在这方面而言,是内地的执法部门,他们执行他们自己的政策。”

梁振英又强调,占领人士明显违反了香港法律,香港是法治社会,期望占领者守法。

对于梁振英的解释,社民联常务委员曾健成周二在金钟占领区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梁振英没有向市民交代大陆当局这一做法的原因,也没有为香港人发声,作为特首,他是不称职的。

“梁振英身为香港的特首,他有责任为香港市民出声。为什么中国大陆没有理由地把我们香港公民回乡证注销?他要向我们有一个交待,因为他代表我们香港。但是他今天的说法只是为中国共产党、当权者发声,所以他不应该做我们的特首。我们占领中环已经50多天了,他一直说我们非法、犯法,为什么他不叫警方执法呢?”

另一方面,“占中三子”之一陈健民日前在社交网站上表示,已辞去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公民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一职,仍保留社会学系副教授职务。但并未写明辞职的原因。

陈健民周二在香港《明报》上发表题为《公民抗命的边界与转化》的文章。文章说:相比合法示威,公民抗命造成的干扰可能更大,参加者必须思考如何平衡其它人权利受损的问题。由于公民抗命的初衷,是要激发他人的良知去寻求公义,因此特别关注行动能否引发社会的同情。由此观之,假如占领行动已引起相当的民怨,意味着其干扰性可能已超出应有的比例,必须转换其它抗争方式。

文章还呼吁参与占中运动的学生及占领者思考,能否将占领运动转化为持续的雨伞运动,把运动的民主理念带入社区,而非像现时般将精力全放在占领区,而将其余的社区拱手让给反占中力量;以及能否缩小占领范围,以减少对一般市民的影响。

对此,在金钟占领了40天左右的黎先生表示认同,黎先生周二告诉本台:“他讲的话我是认同的,在这边占领的话只能代表一个小圈子里面,就是我们这群人在抗争而已,可是我们要把我们占领的目的、把这个讯息带到社区里面,让他们都知道我们为什么要留在这边把路挡住。我们需要民意去支持我们的行动。”

曾健成也认为,将占领范围缩小至金钟主战场是一个可取的办法,因为不少政府部门都设在金钟,此举既能够减少对普通市民的影响,同时也能增加对政府的压力。

此外,中国官方《人民日报》海外版周二的报道批评占中运动有违狮子山精神。报道说,占领导致经济损失外,社交网站也出现“绝交潮”,占中与反占中人士在街头争吵,肢体冲突屡见不鲜,家人之间因政见不同而反目,社会撕裂的情形与10年前的台湾社会类似,占中所倡导的社会风气,与狮子山下的精神背道而驰。

黎先生则告诉记者,他有时候会带同家人前去占领区参观,并向他们讲述占中的核心理念,经过不断的沟通,原本不认同占领运动,认为破坏了社会稳定的家人们也逐渐开始理解这一行动。

(特约记者:扬帆; 责编:胡汉強/申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