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遭遇大范围旱灾

据新华社、路透社等媒体报道,去年秋冬以来,中原、华东、华北等地区遭遇旱灾。学者表示,旱灾的形成与大气活动和人为因素有关,而未雨绸缪,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则有利于减少旱灾造成的损失。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采访报道

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17号表示,河南、山西、河北、陕西、江苏、安徽、山东等地区的降雨量与往年同期相比减少2成至9成,部分冬麦区旱灾严重,作物受旱面积6千多万亩,220万人和270多万头牲口饮水困难。陈雷要求各地做好抗长旱、抗大旱的准备,切实安排好人民的生活生产用水。
中山大学教授梁必骐表示,中国眼下又一次处在自然灾害多发期:

“最近有时候我也看到一点说旱灾严重,但听说今年冰冻灾害比较多,下雪比较多,这个倒是应该影响比较多一点。”

这位自然灾害专家说,旱灾的成因主要是大气的活动:

“旱灾的起因肯定是降雨少啦,降雨少肯定是跟大气的活动肯定有关系的。北方有冷空气下来,南方的暖空气上不去,水气不足它也不太容易降水。今年整个来说,地球的冷空气活动比较频繁,冷的气流这种形势比较稳定。从全国来说特别是广州今年冷的时间也是很长的。在这种环境下面,南方的气流上不去,当然就造成降雨比较少,那是肯定。”

梁教授表示,从去年中国西南部的情况来看,旱灾也可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至到今天可能是一些局部的、人为的一些因素肯定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原来讲到的西南旱灾的问题,我觉得除了天灾之外的人为因素也有。比如我们到处搞小水电站;对中小的河流管理不善;我印象里面西南的旱灾,大河影响不大,但是,现在小河流域的地方饮水比较困难。”

梁教授表示,自然界很多事都不在人类掌控之中,部分地区发生旱灾是不可避免的事:

“实际上气候变化我觉得很难说的。有一段时间可能产生一些异常情况。现在有地方涝,那么肯定有地方旱。整个大气是平衡的。你这地方水多,那边降水肯定就少了。”

山东大学教授孙文广表示,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在解决饮用水方面未雨绸缪,就可以把旱灾带来的损失和困难降到最低程度:

“降雨当然是随着气候的变化,有时候多一些,有时候少一些。但是农田它应该有一个灌溉系统,要有一些水库,有些灌溉的方式。如果这些方面好的话,那么干旱灾害就不会像现在这么严重。多少年来大陆它农田的水利建设是很薄弱的环节。一碰到老天爷不下雨,农民就吃苦了。没有必要的水库存水,也缺少深井。现在干旱就可以打水井(的水),甚至可以把水井吸上一些,至少人喝水没有问题,现在干旱的情况连饮水都成问题了。牲畜、牛、养的猪都有喝水的问题。”

孙教授表示,有些地方官员把财力花在政绩工程上,关系国计民生的农田水利建设却被耽误了:

“它拨款往水利、农田基本建设方面拨款就很少。它有钱的话,愿意盖一个办公大楼,搞形象工程。可见是不实用的。上头的领导来参观,让他看一看我们县城里马路修得多么好。马路旁边的房子修得多么整齐。另外,水利建设的话,他看不出来,除了大旱它才能够显示出来。只是农民受苦了。”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